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东南大学电织云梦支教团赴云南南华开展支教与乡村振兴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8 关注:

来源:东南大学“电织云梦”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暑期,东南大学“电织云梦”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乡雨露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支教与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电织云梦,光暖童心”为主题,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大板块,设计并实施了四十余门特色课程,同时深入当地社区、企业及文化场所,就红色文化传承、电力基础设施、教育帮扶与特色产业发展等内容展开综合调研,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雨露中心小学,支教团以“五育融合”为理念,推出多门创新课程。“我的幸福泡泡”德育课堂通过绘本讲述、绘画表达和小组分享,引导孩子们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幸福瞬间;“人体实验室”课程则以互动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身体保护意识。智育板块涵盖编程启蒙、碳市场模拟、舞蹈中的解剖学等内容,scratch编程课让孩子们初步掌握计算思维,“领悟碳市场”情景模拟则生动传递绿色发展理念。体育课程融合篮球、飞盘、乒乓球及彝族传统金钱棍舞蹈,增强学生体质与文化认同。美育环节包括剪纸、拼贴诗、书法、云南历史、古筝乐理及音乐演唱等,孩子们在传统艺术中感受对称之美、节奏之韵,用旧报纸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诗句。劳育课程则注重动手实践,太阳能路灯制作、保温杯实验、电气工程师入门及“奔跑的纸杯兔”创意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体验创造乐趣。

部分支教课程成果展示。陈柯凡供图

除校内课程外,实践团队还深入南华县及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在南华县沙桥镇,团队参观红军长征过沙桥陈列馆,聆听“鸡蛋纸条”等红色故事,并与讲解员就红色文化传播与青少年教育进行访谈。团队成员组织小学生在红色文化中心开展主题教育,合唱队歌、重温誓词,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在双柏县康和社区,团队与楚雄师范学院合作,为留守儿童开设“幸福感知”和“营养健康”两门课程,通过破冰游戏、绘本阅读、膳食搭配比赛等形式,关注儿童心理与身体健康,获得社区及合作院校的高度认可。

在双柏县康河社区的授课剪影,孩子们踊跃发言。钟韬供图

团队还聚焦南华县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在“采菌子”自然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林区识别、采集野生菌,学习生态知识,成果用于食堂共享和社区义卖,形成公益闭环。在“至善彝绣馆”,团队系统调研彝绣的历史纹样、文化寓意及产业化模式,详细了解该馆通过“展陈+研学+产业”运营带动绣工就业、特别是残疾群体增收的实践路径。此外,团队赴雨露供电所、南华供电局及罗文光伏发电站开展电力专项调研,了解农村电网建设、清洁能源发展及基层供电服务情况,就新能源并网、微电网试点等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探讨。

支教团成员与雨露乡供电所所长曾庆学正在进行访谈。马思蕊供图

雨露中心学校教导主任李光松在参与活动后表示:“这些课程和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为我们本地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启发。”楚雄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陈美玲在合作课程总结中谈到:“跨地域的教育协作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未来能持续深化合作。”

学生们手拿明信片,与李骏扬副县长(4排左4)、李光松主任(4排左5)及支教团成员的合影。施雨佳供图。

通过此次支教与调研,东南大学“电织云梦”团队不仅为乡村学生带去多元教育体验,也深入了解了南华县在红色文化、教育发展、特色产业与能源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实践参考与内容支撑。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