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解农忧 青春实践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3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金融服务要真正沉到田间地头,才能破解农业发展资金难题。”这是实践团成员与农户交流时发出的感慨。为响应习总书记“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可及性”的重要指示,破解调水工程背景下传统金融与农业新需求适配不足困境,8月11日至19日,“融通城乡·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淮安,探寻金融“活水”滋养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涟水探痛点:找准金融服务“堵点”
实践团首站走进涟水县乡镇,与干部、农户面对面交流。“想扩大种植规模,但没有像样的抵押物,没法通过贷款申请。”一位村民的话,道出当地农业经营困境。
通过问卷统计与深度访谈,实践团梳理出当地农业发展的金融痛点:“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整合数据,提出“简化审批流程、扩大抵押物范围、推出农业专项利率”等建议,为搭建“金融产品-调水农业”匹配机制提供初步思路。
洪泽破盲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洪泽区,实践团发现当地种植大户通过“节水贷”,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金融赋能农业的生动案例。但也发现不少农户对“节水贷”等专项产品一无所知,这让实践团意识到政策宣传的重要性。
为此,实践团立即行动,在村落分发科普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项贷款的申请条件和流程。
盱眙谋对策:定制产业发展“金融方案”
在盱眙县村委会的专题座谈会上,实践团与村委会围绕“稻虾共生”模式,展开讨论:如何用金融工具支持节水设施升级?如何设计与养殖周期匹配的还款方案?经过3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实践团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方案:政府联合企业设立“节水技术改造补贴资金”,降低农户升级成本。
此次淮安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也需要水资源高效配置“硬核”支撑。实践团将继续梳理调研数据,完善金融方案,推动金融资源下沉乡村,以青春力量破解农业发展堵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