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南审“红迹寻忆”实践团队:寻踪锡城,忆缅英魂

发布时间:2025-09-01 关注:

来源:陈铭,虞思越

 
追溯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站立于如今之祖国,看大好河山、叹人民幸福,炮火纷飞似乎已是幻觉般的存在。但距抗战结束至今甚至不到百年,同时间的远方也依旧饱受苦难。正巧七七事变纪念日后,南京审计大学“红迹寻忆”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9日至15日在无锡沉浸式走访五处红色地标,从秦邦宪旧居到顾毓秀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因育人专项实验,在历史遗迹中解码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

首先探访的是秦邦宪旧居。走进秦邦宪旧居,青瓦白墙间仍留存着岁月的印记。小成员驻足于泛黄的历史照片前,感受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事业奔走的故事,从他早年求学的手稿到投身救国运动的历程,一张张实物展品串联起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秦邦宪同志坚守信仰、矢志不渝的精神由此呈现。

夏日的阳光洒在青瓦白墙的旧居院落,正如青年的心一样热烈而又张扬。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张闻天生平事迹陈列室、书房与生活起居区。玻璃展柜中,一份份手写的文稿字迹工整,记录着革命年代的思想火花;墙上悬挂的老照片里,张闻天同志在不同时期的身影定格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奔波的岁月。“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此音掷地有声。青年们驻足良久,低声交流着对信仰与初心的理解。
走往下一处时,豆大的雨点忽然砸在红色基地的地上,噼啪作响,像是历史在耳畔急促地叩问。不久前太阳仍高悬,此刻的雨倒让人措不及防。带伞的成员立即护住没带伞的,恍惚间,竟与当年风雨如晦的岁月重叠——那时的革命者,不正是在这样的“雷阵雨”中前行?泥泞里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头顶是倾盆的压迫,身前是未知的迷雾,却始终有人举着信念的火把,在雨幕里劈开一道微光。忽然间,雨水停止,太阳再次出现。组员们收起雨伞,不禁喜悦:雨过天晴了。
步入焕然一新的纪念馆,“科教泰斗”“家学渊源”“文坛大家”“爱国情深”四个篇章依次铺陈开来,全方位展示了顾毓琇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望着顾先生的塑像,小队成员不禁对这位不仅是国际知名的电机工程学家、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音乐家,更是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志士泛起尊敬与憧憬之心。
天元麻纺厂的老厂房里,斑驳的砖墙记录着机器轰鸣的过往。在这里,小队学习着“荣德生‘要办中国人自己的工厂’”的精神,从面粉到棉纱,从机器制造到基础设施,他的产业版图始终围绕着“自立自强”展开。是“实业救国”的担当,是“诚信经营”的本分,更是“兼济天下”的胸怀。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既脚踏实地做实事,又心怀家国谋长远。
当代青年与红色革命之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革命先辈以热血铸就的信仰之火,照亮着青年的成长之路——小组成员在红色旧址触摸历史温度,从革命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用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这份联结,让青春在与时代同频中更有厚度,让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葆生机。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