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弥合数字鸿沟的部署,7 月 10 日至 30 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阡陌网安行・芯火护桑梓” 走访宣讲团深入梁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为期 20 天的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团队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宣讲、入户指导等形式,助力村民提升数字技能与反诈意识,用专业力量筑牢乡村数字安全防线。
活动初期,团队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是通过问卷调查摸清村民的数字生活 “痛点”。队员们分成 3 个小组,携带设计好的问卷走村入户。问卷涵盖 15 项核心问题,从 “是否会使用微信视频通话” 到 “收到陌生链接会如何处理”,全面覆盖智能手机操作与网络安全认知。为让老年村民充分理解问题,队员们特意准备了方言版本的口头解释,遇到视力不佳的老人,便逐字逐句念题记录。调查涵盖村民对移动支付风险的认知程度、常用APP功能掌握情况、遭遇网络诈骗的经历等12项核心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数据显示,68%的村民存在智能手机基础操作障碍,75%对网络诈骗识别方法了解不足,为后续活动开展提供了精准靶向。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经过几天的走访,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几百份。数据显示,78% 的村民存在智能手机基础操作障碍,65% 对网络诈骗识别方法了解不足,82% 的老年群体从未安装过反诈软件。这些数据成为后续活动的 “导航图”,团队据此将教学内容细化为 “基础操作速成”“反诈案例解析”“实用功能解锁” 三大模块,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在村委广场的 “固定课堂” 上,团队创新采用 “动画 + 演示 + 互动” 的教学模式。自制的《智能手机防坑指南》动画用乡村生活场景还原常见骗局:“王大叔收到中奖短信”“李阿姨接到退款电话” 等情节,让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播放间隙,队员们会现场演示 “如何设置复杂密码”“怎样清理手机内存” 等实用技巧,还设计了 “反诈情景模拟” 环节 —— 队员扮演诈骗分子拨打 “虚假客服” 电话,村民们抢答识别骗局的方法,答对者可获得印有反诈口诀的围裙或折扇。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特殊需求家庭,团队组建两支入户小分队,提供 “一对一” 精准帮扶。队员们携带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上门解决手机卡顿、数据备份、软件安装等实际问题。在独居老人张爷爷家,队员郑莹莹和刘乐洋教会老人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当屏幕里出现远方孙子的笑脸时,张爷爷十分感激:“这下好了,天天都能看着娃了,多亏你们这些好孩子。”
图为帮助张爷爷使用手机
此次 “三下乡” 活动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形式,有效弥补了乡村数字教育短板。团队用专业与耐心搭建起城乡数字帮扶的桥梁,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数字安全感,更让 “网络安全无小事” 的理念深入乡邻心中,为乡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筑牢了安全基石。看着村民们手机里新安装的反诈软件、手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阡陌之间的走访,是用专业知识浇灌乡村的数字土壤;芯火相传的守护,是让网络安全的微光照亮每一户乡邻的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在梁园社区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