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祖丽呼玛·艾合买提 陈畇任 通讯员:余又琪 李贺妍 胡蝶)为促进湘疆两地文化交流,深化民族情谊,2025年8月初,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吐鲁番市高昌区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文化宣讲、深度访谈等形式,在生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润疆:红领巾小课堂播撒团结种子8月9日,实践团走进高昌区广场社区,为各民族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红领巾小课堂”。通过“宣讲+互动+体验”三位一体的生动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现了湖湘大地的灵秀风光与领袖人物,介绍了湖南对口援疆的历史与成效。实践团成员乌力凡表示,湖南与新疆虽在风景、语言上存在差异,但民族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并鼓励孩子们:“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到湖南求学,看看毛爷爷生活过的地方,亲身感受这片红色热土的精神力量。”团队希望通过进社区宣讲这一形式,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湘疆两地的特色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乌力凡向小朋友们介绍湖湘文化)
“为什么湘绣上会绣各族人民一起劳作的场景,十二木卡姆会也会有众人同歌共舞的画面呢?”面对互动环节实践团成员提出的问题,现场的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表达。“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民族团结”等等词语被多次提及,不少小朋友表示:“因为大家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团结在一起。”六岁的少年阿热达格尔·托力肯高声说道:“我长大之后要考上国防科技大学,保家卫国!”孩子们的声音虽然稚嫩,但语气却都十分坚定。

(图为各民族小朋友回答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互动交流)
教育援疆:聆听奉献边疆的教育情怀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年是湖南省开展首批援疆干部进疆对口支援工作起的第27个年头,实践团专程采访了吐鲁番市高昌区教育局副局长易亚军。“这并非是一个人的援疆,”易亚军感慨道,“我只是万千援疆人中的一员,援疆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代又一代援疆工作者及背后默默支持的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自1998年3月至今的10批1336名干部人才无私奔赴新疆的成果。”而当问起他为何踏上援疆路时,他说道:“是单位和社会的激励让我踏上了这片土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易亚军)
谈及未来工作时,易亚军目光坚定:“在未来尽力让吐鲁番的教育再进步一点,从物质、精神、专业等方面真正为高昌区带来实惠就是我最大的援疆期望。”简单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属于援疆人的真挚信念与赤子情怀——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就该有我们的身影。实践团成员肖紫心深受触动:“当我们询问对口援疆工作时,易局长打开了我们对于援疆工作认知的新视角。他说:‘在教育板块,我们通过选派骨干教师、搭建远程教研平台等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高昌,让湘疆教育协作机制能够真正落地发芽。’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国家战略下的区域教育协同的实践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援疆教育工作者合影)
从湘绣的丝线到十二木卡姆的音符,从学子的宣讲到援疆人的坚守,从湘疆文化到民族文化,从民族团结到民族繁荣。大美新疆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位援疆人的久久为功,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更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实践团成员马晨儿在活动结束后深有感触:“湘疆两地虽相隔千里,但因各族人民的心紧密相连,民族情感始终息息相通,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