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科普筑梦彝乡,青春共绘团结” ——“青芒·少年”彝乡暑期化学科普实践团赴马边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3 关注: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青芒·少年”彝乡暑期化学科普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号召,8月1日至10日,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联合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共同开展“七彩蜀期”少年化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设特色科普课程,为当地青少年送去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一、踏访彝乡沃土:在烟火茶山与课堂间厚植民族团结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循着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大凉山的足迹,2025年8月1日,“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抵达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七载变迁间,土坯危房已变青瓦新寨,漫山茶园替代了贫瘠山地,“青梅竹马·边城茶香”的石壁标语诉说着青年返乡创业、多民族共建茶产业链的振兴故事。在马边实验小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标语格外醒目。实践团在弥漫的茶香与跳跃的火焰中触摸到小凉山的鲜活脉动,见证着“共同繁荣”誓言化为满山苍翠的现实。
  
  二、联动研支团共进:以教育协作与经验传承筑牢实践根基
  夜幕低垂,茶香氤氲。8月2日晚,“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与陕科大第27届研支团围坐于马边实验小学校园的草坪之上,以“草坪夜谈”的形式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协作对话。研支团成员结合彝乡的教育经历,生动描绘了当地青少年的学习特点与教育需求,并分享了“非遗工坊”“科技小发明”等特色课程的实践经验。双方围绕如何将化学科普教育与彝族文化相融合、如何通过趣味互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等议题深入交流,这场结合专业与经验的思维碰撞,不仅为后续科普实践注入了源头活水,更在星辉之下铺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之路。
  
  三、深耕实验课堂:以安全课堂与化学实验播撒科学种子
  8月3日,实践团在马边实验小学开展教学活动。队员们创新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与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围绕“生活化学”、“健康化学”和“平安化学”三大主题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服饰染色、青梅酒发酵等生活实例讲解科学原理,用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传授安全知识,为后续实验环节夯实安全基础。
  
  随后的6天里,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化学实验课程:从“大象牙膏”观察泡泡变化,到“彩虹雨”探究密度与扩散原理;从“火焰掌”演示燃烧特性,到焰色反应中见证金属化合物燃烧的绚丽色彩;从模拟“火山喷发”了解地质知识,到手工造纸体验传统工艺与环保理念。实践团成员通过原理讲解、指导操作和现象观察,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培养观察、动手与思考能力,让科学的种子在趣味体验中生根发芽。
  
  在为期10天的实践中,“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所开展的系列科普课程覆盖彝乡二年级至初中不同学龄段青少年200余人次。孩子们从“不敢动手”到主动探索,从“好奇张望”到踊跃提问,科学兴趣的种子悄然萌芽。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不仅帮助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更让他们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积极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号召,以科普实践为平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践团成员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在彝乡大地奏响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让奋进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之上。展望未来,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以昂扬姿态奔赴山海,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华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