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江科大青年赴乡村践初心,多元关怀润民心

发布时间:2025-08-11 关注:

来源:“青春逐光·筑梦基层”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陈佳怡

       江科大青年赴乡村践初心,多元关怀润民心
         为响应新时代青年深入基层的号召,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理念。江苏科技大学“青春逐光·筑梦基层”实践团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团队成员各自家乡所在地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国情社情,去服务基层群众,贡献青春力量。团队的各个成员,虽返回家乡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好在都顺利抵达。稍做休整后,便都立刻投入到当地的实践中。有人在家乡的社区里协助弘扬非遗文化,有人在乡镇的田间地头参与农活劳作,还有人坚守在街道的垃圾分拣点宣传分类。虽然身处不同的省市县乡,面对不同的具体任务,但大家都顶着同样的骄阳,怀着同样的热忱,在各自的地点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承诺。
         队长陈佳怡的家乡正值非遗文化展览筹备期,她主动加入宣传工作组。每天清晨便赶到展览馆,协助传承人整理剪纸、竹编等濒危的手工艺品。她捧着宣传册穿梭在街头巷尾,向游客讲解本地扎染技艺的千年传承。为吸引更多人关注,她还使用本地方言进行讲解。在学习竹编时,手指被竹篾划破也未曾停止。当看到孩子们围在糖画艺人摊前惊叹,她抹去额角的汗珠笑道:"这些老手艺不该被遗忘,我们青年就是接力的火炬手。"
         这个暑假大部分地区大中午太阳很是毒辣,而队员刘星宇却在老乡家的菜园子里忙活着除草。他弯着腰,手里的锄头一下下刨进土里,把那些抢营养的杂草连根除掉。汗珠子不停地从脑门往下淌,后背的衣裳早就湿透了,让原本红色的马甲更鲜红了。天是真热,活儿也是真累,腰都有点发酸。干完活后,老乡还给他切了冰西瓜,吃完抹了把嘴说:“这活儿看着简单,干起来可真不轻松!不过能实实在在地帮上点忙,出点汗也值了。还有这西瓜,真甜!”
         队员洪庆宇抱着厚厚一摞暑期安全手册走进敬老院。他挨个房间分发册子,遇到耳朵不好的老人就凑近大声讲解防暑要点。午后又在村委会活动室开反诈小课堂,他用方言举身边例子:“接到孩子要钱的电话,一定先找村支书核实!”见李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他手把手教她存报警电话。临走前蹲在轮椅旁听王大爷絮叨儿女忙,老人攥着宣传册念叨:“年轻人来了,院里才热闹一点。”回程路上他揉着喊哑的嗓子,衣兜里还塞着老人硬塞的薄荷糖。
         队员陈家乐天没亮就拎着大扫帚到社区报到。他负责清理社区垃圾,挥着铁锹把堵在排水沟的烂树叶和塑料袋全掏出来。太阳上来后汗湿透了红马甲,他推着垃圾车挨家收厨余桶,碰到乱丢的快递盒就弯腰捡起来分类。路过小卖部,叔叔递来冰矿泉水说:“你们帮助社区也是辛苦了!”他灌了两口继续铲墙上小广告。收工时看着干净的楼道,他对社区主任说:“负责这些工作的劳动人民真的很不容易!”
         七月,基层服务践行团的足迹已深深烙在乡土之上。当队员们在社区清运最后一车垃圾,当非遗展台前响起孩子们的笑声,当衣兜里的薄荷糖融化在敬老院归途一一无数个像实践队员们这样躬身田垄的身影,正用汗水浇灌着青春的理想。他们或许分散在不同经纬度,或许承担着各异的任务,但沾满泥土的鞋底、汗透的衣襟和真诚的笑容,已然连缀成新时代青年最生动的注脚。那一抹跃动的赤色身影,终将化作涓涓暖流,涌入振兴乡村的浩瀚星河;他们以青春为笔,蘸取泥土的芬馨,在大地的宣纸上镌刻滚烫的誓言——惟有把根须深植沃野,方能令梦想拔节参天。
(通讯员 陈佳怡 刘星宇)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