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蔡洼村头那片青砖灰瓦的老宅院最近格外热闹。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的旧址,这座经历了七十多年风雨的院落,正用自己的方式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图为华东野战军简史
1948 年深冬,12 月 17 日的蔡洼村寒风刺骨。就是在杨家台子这处院子里,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首长围坐在一起,开了场决定战局走向的会。这是淮海战役打响后,总前委第一次全员到齐的会议。桌上摊着作战地图,油灯照着每个人凝重的脸,大家一边复盘前两阶段的战斗,一边敲定第三阶段的部署,连打完仗部队怎么休整、渡江作战的初步计划都细细商量着。这场会定下的许多法子,后来都成了战役胜利的关键。会议间隙,有人提议拍张合影,五位首长站在院门口的老槐树下,留下了那张载入史册的珍贵照片。

图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位首长的合影
现在走进旧址,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总前委开会用的八仙桌还摆在原位,桌角的磨损是岁月磨出的印记;墙上挂着的军用地图,边角已经卷得厉害;墙角那盏马灯,玻璃罩上还能看到烟火熏过的痕迹。这些老物件安安静静待着,却让人能想象出当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场景。旁边的纪念馆里,500 多件实物、200 多张老照片和 8 组雕塑,把淮海战役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来参观的人看着那些带着弹痕的枪炮、磨得锃亮的支前小推车,听讲解员说起当年的牺牲与坚守,不少人都会红了眼眶。

图为志愿者回望淮海战役
这些年,萧县把这处旧址当成了宝贝。2006 年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后来又成了省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政府拿钱把老房子修得整整齐齐,拓宽了门口的路,建了停车场和游客中心。现在这里不光能看历史,还能上党课、搞研学,周边村民借着景区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本地的土特产。去年一年,来这儿的游客超过一百万,成了宿州红色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为了让红色故事更好听,景区琢磨了不少新点子。《一辆小推车 —— 小车推出的胜利》党课火得很,党员们听着支前故事深受触动;用本地梆子戏编的《人民的胜利》,老百姓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小推车送粮体验,孩子们推上几步就知道当年支前多不容易。现在更时髦了,戴上 VR 眼镜,仿佛一下子钻进了当年的战场,枪炮声就在耳边响。景区还把旁边的蔡洼新村红色公园、胜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郭庄知青园串成一条线,让大家来了能多转些地方,村里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
萧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说:"蔡洼这地方是老祖宗留下的念想,我们得护好它。不光要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还得想办法让大家愿意来、学得进,让这里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也帮着村里把日子过得更舒坦。"
如今,蔡洼的老宅院还立在那儿,门口的老槐树每年都抽出新芽。天南海北的人来这儿走一走,听着过去的故事,想着现在的生活。这片红色土地就像一位老者,把波澜壮阔的历史轻轻讲给来人听,也看着一辈辈人带着这份记忆,踏实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