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8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2025年7月1日至20日,淮北师范大学“淮海印记·千年精神共铸行”实践团6名成员赴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为期20天的实地考察、史料研读与游客访谈,团队系统梳理纪念馆在历史传承、运营管理及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现状,为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实践团全面考察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纪念馆园区,重点调研馆内六大主题展区。长达1470米的展线上陈列着近3000件珍贵文物,其中半径25米的全景画馆以150米巨幅画卷生动再现战役场景,9处复原场景深度呈现“人民支前”等历史细节。团队成员观察到,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免费开放政策与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
调研同时发现,面对新时代文化传播需求,纪念馆仍面临展陈形式创新不足的挑战。部分展区灯光效果较弱影响观展体验,互动教育项目相对传统,对年轻群体吸引力有待提升;社交媒体宣传覆盖面有限,专业人才短缺制约数字化升级进程。实践团成员郑思晴在访谈中表示:“Z世代青年渴望更沉浸式的历史感知方式,这要求红色场馆在坚守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探索新表达。”
基于深度分析,团队提出创新性建议:推动科技赋能历史教育,引入VR战役模拟、数字文物全息展示等沉浸式项目;打造青春化传播矩阵,联合高校开发红色主题剧本杀、短视频挑战赛;构建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将支前民工日记等史料转化为中小学研学课程。纪念馆负责人对此高度认可:“青年视角的建议为传统展馆破解创新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手抚纪念馆斑驳的支前独轮车,实践团队成员坚定表示,将把战役精神转化为青春实践,让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成为可触摸、可共鸣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