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7月24讯】(通讯员:陈雨荷、陈子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探寻竹艺传承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路径,2025年7月24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助学传遗兴竹艺,共绘邵武新图景”实践队循着“竹林基地—加工车间—科创平台”的路线,先后走进福建省邵武市福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及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在实践中探寻竹产业从生态资源到多元价值的转化之道。
竹林探源:绿色宝藏的起点 为深入了解竹产业链源头环节,在邵武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程书建的带领下,实践队首站抵达福建省邵武市福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所属毛竹林基地。福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钭伟勇现场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公司毛竹资源的规模、品质特点以及所采取的可持续管理策略。

图为实践队参观毛竹林基地 徐睿斯 摄
随后,实践队移步至该公司竹材初加工厂,实地走访毛竹加工流程,了解了毛竹经过去青、分片、蒸煮等工序,逐步转化为基础竹材的过程。钭伟勇董事长介绍:“竹材具有极高的资源利用率,从竹竿主体到竹梢、竹屑等部位,均可投入生产,可加工转化为竹板、竹签乃至生物质燃料,真正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图为福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合影留念 徐睿斯 摄
智造赋能:5G点燃生产新引擎 告别传统加工厂,实践队走进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这里,科技浪潮正深刻重塑生产图景。通过与中国联通的战略合作,杜氏木业将5G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线。

图为实践队参观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徐睿斯 摄
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钱先生向实践队讲述:“通过5G技术大幅提升杜氏木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设备综合效率从20%提升至40%,相当于新增一条生产线。”生产车间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生产效率与品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传统木竹制造业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图为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合影留念 徐睿斯 摄
创新发展:竹立方里的未来发展 最后,队员们来到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场馆借助多媒体互动、VR技术等现代手段,将竹产业从种植管护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流程生动呈现,让队员们感受竹材从山间原料到多元产品的转化历程。馆内陈列的竹制吸管、竹艺家具、竹基复合材料等展品,覆盖日常消费、家居装饰、工业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一件竹制品都在诉说竹材“点石成金”的多元价值——小到环保便携的日用品,大到坚韧耐用的工业材料,竹材的应用边界被不断拓展。

图为实践队参观竹立方生态科创馆 徐睿斯 摄
讲解员廖雯婧向队员们介绍,邵武依托年耗5500万根毛竹的扎实产业基础,已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更通过数字技术打通市场渠道,让竹制品从本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从触感温润的竹艺摆件到性能优越的工业板材,队员们在近距离观察与互动体验中,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为传统竹艺注入的鲜活活力,对“生态资源通过科创赋能实现价值跃升”的发展路径有了愈发清晰的认知。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队员答疑 徐睿斯 摄
从竹林源头的绿色基底,到车间的5G智能升级,再到科创馆的价值延伸,实践队完整见证了竹产业以“绿”为底、以“智”为翼的发展之路。从循环经济实践到智造革新,再到多元价值呈现,队员们深切感受传统竹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活力。队员们将带着调研中的所见所感,把收获转化为助力发展的方向,为邵武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青年视角与思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助学传遗兴竹艺,共绘邵武新图景”实践队
责任编辑:陈雨荷、陈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