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让农业更兴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响应总书记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加强基层党建的号召,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小籽花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党建引领下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浮山村开展深度调研。团队以“党建强引擎,小籽兴乡村”为实践导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致力于全景解析“小花生撬动大产业”的特色振兴路径,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产业发展新经验,以实际行动为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强富美高”画卷贡献南农智慧和青春力量。

7月中旬,经济管理学院“小籽花生”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浮山村,聚焦党建引领下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开展深度调研。浮山村依托南京国家农高区有机农业示范优势,以“小花生”撬动“大产业”,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党建铸魂:构建产业发展“强引擎”
团队与村党总支副书记吴慎虎深入交流,系统了解其“支部+党员示范户+农户”的组织架构。自2019年成立“南京市溧水浮山小籽花生专业合作社”以来,该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堡垒,58户党员示范户率先垂范,带头实践标准化种植、推广先进技术、对接市场渠道,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农户力量,显著提升小籽花生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图村党总支副书记吴慎虎讲解党建发展模式
二、科技赋能:打造全链条升级“硬支撑”
团队深入田间,亲身体验小籽花生标准化种植管理中的除草环节,理解精细化农业要求。在种植端,浮山村依托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推广科技种植。在加工环节,重点考察从筛选、清洗、烘烤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现代化生产线。洁净高效的车间、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充分展示了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产品,实现精深加工转型。

图团队成员亲身体验除草环节

图工作人员介绍生产加工环节
三、多元融合:拓展产业价值“新空间”
浮山村的实践不止于生产。团队了解到,该村正积极探索“农文旅教”融合新路径:成功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开启与南农大的“大地学堂·耕读课堂”活动;申报“非遗”炒制技艺与“老字号”;深化与苏旅集团、苏芽食品、“食礼秦淮”合作,探索“花生芽”生产及三产融合未来方向;通过榨油机试产延伸产业链。这些举措推动小籽花生从单一农产品向承载文化、连接教育、撬动旅游的综合价值载体转型。

图工作人员介绍小籽花生相关产品
四、深调市场:小籽花生“破圈”新路径
小籽花生团队后续深入市场,以问卷、访谈、竞品比对三维调研,为溧水浮山村小籽花生首绘市场画像:发现浮山小籽花生礼盒在座上客零食店在春节期间销量较好;“有机认证+口感更香”是溢价关键,包装便携与节后动销仍待优化;礼品赛道文化附加值突出。团队通过深入市场,为品种、包装、渠道升级提供数据支点,助推小花生闯出大市场!

图访问销售人员销售情况

图团队成员进行花生竞品对比
一粒花生,一条链,一张网。浮山村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把田野做成课堂,又把课堂连向货架。小籽花生团队调研发现:当组织力、科技力、市场力三力合一,小籽花生就能撬动大产业,小村庄也能写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浮山经验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让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