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海鹏)2024年7月23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奔赴安徽省安庆市邓稼先故居,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为指引,期望借由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让学子们深度触摸邓稼先同志的精神脉络,感悟其“两弹元勋”的担当与崇高品质。
怀揣对革命先辈的无上敬意,实践团一行抵达邓稼先故居。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者,邓稼先同志以“两弹元勋”之姿,将爱国热忱与科研担当熔铸为不朽精神丰碑,值得每一位中国青年铭记传承。学子们满含热忱踏入这片承载先辈足迹的空间,一场探寻初心、汲取力量的红色学习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

图为邓稼先故居标识牌。王海鹏 供图

图为邓稼先故居正门入口。王海鹏 供图
“守艺堂”是邓稼先科学之路的起点。1924年他诞生于此堂西侧,幼年时受家族“各使守一艺”家训熏陶,在这里初识经典、萌发对世界的好奇。堂内他儿时的砚台、古籍等展品,默默勾勒出从孩童到“两弹元勋”的成长轨迹。学子们驻足其间,似能触到他对科学的执着,更读懂:科学探索不只是知识积累,更有对未知的敬畏,红色精神与科学力量在此交融共振。

图为志愿者参观邓稼先故居守艺堂。王海鹏 供图
当学子们驻足于邓稼先半身像前——这座由其夫人许鹿希及子女捐赠的铜像。目光所及处,仿佛望见他早年负笈求学的坚毅身影,忆起他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研发的峥嵘岁月,更念及他为国鞠躬尽瘁的壮烈一生。时空仿佛在此刻折叠,学子们与这位“两弹元勋”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心灵对话。在静默中,学子们深深体悟着他对国家的赤诚、对科学的执着。这份由铜像承载的感动与震撼,终将化为学子们人生中沉甸甸的财富。

图为志愿者参观邓稼先半身像。王海鹏 供图
从正厅走出,邓稼先同志的生平展区映入眼帘。圆形展板上,熟悉的照片不再是只能从书本上了解,旁边详实的文字,串联起他投身“两弹一星” 事业的光辉岁月;玻璃展柜里,手稿的墨痕、信件的温度,有些陈旧的茶缸更是将那段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数十载的科研轨迹,鲜活地铺展在学子眼前。学子们透过邓稼先同志留下的珍贵遗物,真切触摸到他对国家的赤诚忠心、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让 “两弹一星” 精神,以青春可感的方式,在交流与感悟中接续传承 。

图为邓稼先生前所用的部分物品展览。王海鹏 供图
此次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邓稼先故居为红色课堂,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在这片承载着“两弹元勋”初心与足迹的土地上,学子们通过展品凝视、史料研读与实地感悟,不仅清晰勾勒出邓稼先同志从求学少年到科学巨匠的人生轨迹,更真切触摸到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情怀。活动中,学子们的理想信念在红色浸润中愈发坚定,社会责任感在精神传承中不断升温。盛夏的阳光洒在故居的青砖黛瓦上,也照亮了学子们眼中的热忱——这份从邓稼先精神中汲取的力量,终将化为他们未来求学路上的信念灯塔,激励着学子们以实干担当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