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探寻历史印记——淮北师大“俑见汉风”团队调研徐州汉兵马俑

时间:2025-07-24 00:13:50 关注:

2025年6月29日至30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俑见汉风”汉兵马俑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在闫青春的带领下,前往徐州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徐州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1: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初入展馆,追溯历史脉络
   
  6月29日上午,团队抵达徐州水下兵马俑陈列馆。刚踏入馆内,队员们就被徐州水下兵马俑陈列馆前言所吸引。

    

  图片2:徐州水下兵马俑陈列馆前言

   
  前言详细介绍了徐州汉兵马俑的发现过程——1984年,原徐州市砖瓦厂取土时意外揭开了这一沉睡两千多年的历史宝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汉代丧葬文化和军事制度,为队员们构建起认识汉兵马俑的基本框架。
   
  闫青春组织队员们围聚在前言展板前,逐句解读其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提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汉代楚国的历史背景。“汉代国力强盛,‘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盛行,这些兵马俑是楚王陪葬的地下军团,对于研究汉代军事和社会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他的讲解让队员们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期待,大家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如汉代的军事编制与兵马俑排列的关系等。
   
  观摩陶俑,领略艺术魅力
   
  走进陈列展厅,队员们瞬间被眼前气势恢宏的兵马俑阵列所震撼。

                              

  图片3:徐州汉兵马俑,展现汉代工匠精湛技艺与独特艺术风格

  这些汉陶俑整齐排列,虽历经岁月侵蚀,色彩有所剥落,但仍能清晰感受到其栩栩如生的神态和生动的造型。
   
  队员万朝阳驻足在一组步兵俑前,仔细端详后说道:“你看这些陶俑的站姿,虽然都是士兵形象,但有的双脚并拢挺拔如松,有的稍显跨步似在行进,连手部的握姿都根据兵器不同而有细微差别,汉代工匠也太厉害了,居然能在统一制式里做出这么多变化!”在骑兵俑展区,队员们注意到战马俑的肌肉线条流畅,马蹄的姿态动感十足,展现出汉代工匠对动物形态的精准把握。
   
  团队还与展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陶俑采用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先以模具批量生产,再通过手工雕琢赋予每个陶俑独特的个性,这一工艺让队员们对汉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
   
  实地走访,感悟考古意义
   
  6月30日下午,团队来到1984年原徐州市砖瓦厂取土坑残迹处。

  图片4:1984年原徐州市砖瓦厂取土坑残迹,汉兵马俑的发现之地

  站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上,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砖瓦厂工人意外发现兵马俑的场景。
   闫青春向队员们讲述了发现汉兵马俑的故事:砖瓦厂工人取土时,偶然挖到一些奇怪的“小泥人”,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竟是珍贵的汉代兵马俑,从此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队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取土坑的地形和土壤结构,试图探寻更多关于兵马俑的线索。他们发现,取土坑周边的土壤质地与陶俑原料相近,推测陶俑制作可能就地取材,这一发现加深了大家对古代工艺的认识。
   
  在返程途中,队员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调研收获。大家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亲眼目睹了徐州汉兵马俑的风采,更深入了解了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队员安丽娜总结道:“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份收获带回校园,传播给更多的同学。”
   
  此次“俑见汉风”调研活动,是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俑见汉风”团队还将对此次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调研报告、校园宣讲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徐州汉兵马俑的魅力,让古老的汉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5年6月29日至30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俑见汉风”汉兵马俑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在闫青春的带领下,前往徐州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徐州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邵帅程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