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正浓。7 月 20 日至 21 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智绘云旅,心聆旅意” 调研团走进六安市金安区,先后在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万达广场、六安中学及六安站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满满的热情,用脚步丈量 AI 技术与旅游生活的融合轨迹,以真诚对话捕捉新时代游客的真实需求,在实践中探寻 AI 旅游助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潜力。
社区访民情:银发群体的智能困惑与期待7 月 20 日清晨,朝阳刚刚驱散些许夏夜的闷热,调研团的队员们就已整装待发,首站抵达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内绿树成荫,居民们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或在凉亭下闲聊,一派祥和的景象。“您好,我们是淮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 AI 旅游助手在旅游中应用情况的调研,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吗?” 队员们面带微笑,主动向过往的居民介绍着调研内容。起初,有些居民对 “AI 旅游助手” 这个新鲜词汇感到陌生,队员们便耐心地解释:“就是手机上那些能帮着规划旅游路线、推荐景点的智能工具。”在与居民的交流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张阿姨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她拿着调查问卷,眉头微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姑娘,我这年纪大了,对这些新鲜玩意儿不太懂。听说手机能规划旅游路线?可我连 APP 都下不明白。” 张阿姨的困惑并非个例,在与社区内老年群体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很多老年人虽然有旅游的意愿,但面对功能复杂的智能工具,往往望而却步。一位退休教师李大爷则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上次孩子们给我下了个旅游 APP,说能推荐景点,可我点开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各种按钮,看半天也不知道咋用,最后还是让孩子帮忙规划的。” 他坦言,如果这些智能工具能更简单易学,自己还是很愿意尝试的。在与社区中青年居民的交流中,情况则有所不同。不少人表示在旅游时会使用 AI 旅游助手来查询信息、预订门票等。一位年轻妈妈说:“带孩子出门旅游,用那个智能助手查附近的母婴室、餐厅挺方便的,省去了不少麻烦。”但她也提到,有时候推荐的信息不太准确,让人白跑一趟。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认真记录居民们的看法和建议,还现场演示了三款操作相对简洁的 AI 旅游小程序。针对老年居民提出的问题,队员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下载、使用,并详细记录下 “语音导航放大音量”“简化界面按钮”“增加字体大小调节功能” 等优化建议。
上午的调研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奔赴下一个调研地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为他们的实践之路指引方向。
校园周边听心声:师生视角的技术赋能想象7 月 20 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六安中学周边。选择校园场景,是团队规划中 “覆盖潜在旅游群体” 的重要一环 —— 中学生及其教师作为研学旅游、假期出行的主力,其需求往往被市场忽视。队员们在文具店、书店、校门口的小吃摊附近,与课间购买文具、午休用餐的师生展开交流。“如果 AI 能结合历史课讲景点故事就好了!” 高二学生小林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告诉队员,去年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参观古城墙时只能听导游念资料,“要是有虚拟导游,能像玩游戏一样讲守城故事,肯定记得更牢”。不少学生附和,希望 AI 助手能增加 “趣味互动” 功能,比如用动画演示景点历史、通过答题解锁游览路线等。教师群体则从教育视角提出建议。历史教师周璇在书店选购研学教材时说:“现在提倡‘游中学’,但市场上的 AI 推荐太泛泛。如果能根据教材目录,比如《史记》相关篇章,匹配对应的历史遗迹,再附上拓展阅读,这样的研学才更有深度。” 班主任刘老师坦言,若 AI 助手能有 “群体定位”“紧急联络” 功能,能大大降低管理压力。这些建议被队员们详细记录,计划与前期收集的景区管理方需求对比分析,探寻 “教育 + 旅游 + AI” 的融合路径。
商圈察需求:年轻游客的功能依赖与吐槽7月21日上午,调研团来到万达广场。这里人流量大,汇聚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居多,正是了解年轻游客对 AI 旅游助手使用情况的绝佳地点。队员们兵分几路,有的在商场中庭设置咨询点,有的则深入餐饮区、服装店等场所,展开随机访谈。刚走进商场,就看到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假期旅游计划。队员们见状,立刻上前说明来意。其中一位穿着时尚的女生笑着说:“我们出去玩可离不开 AI 旅游助手,订酒店、查攻略全靠它呢。” 她的话刚说完,旁边的男生就接话道:“话是这么说,但上次它推荐的那个网红餐厅,我们去了之后根本排不上队,白跑一趟,太让人失望了。这句话仿佛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纷纷吐槽起自己使用 AI 旅游助手时遇到的糟心事。“我上次用它规划的行程,时间安排得特别不合理,景点之间距离太远,一天下来累得够呛。”“还有那个智能客服,问它问题总是答非所问,还不如自己上网查呢。”在与年轻群体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他们对 AI 旅游助手的依赖程度较高,无论是短途游还是长途旅行,都会习惯性地打开相关 APP 寻求帮助。他们认为,AI 旅游助手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能快速找到性价比高的酒店、推荐当地特色美食等。但同时,他们对 AI 旅游助手的抱怨也不少。除了信息时效性不足、个性化推荐同质化外,还有人提到隐私安全问题。“有些 APP 总是要获取各种权限,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都被泄露了,用着不太放心。” 一位男生担忧地说。
在餐饮区,队员们遇到了一对正在等待上菜的情侣。女生告诉队员们,她很喜欢用 AI 旅游助手的 “行程规划” 功能,每次旅游前都会让它帮忙制定详细的计划。“不过,有时候它推荐的景点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感觉还是不够懂我。” 男生则补充道:“希望它能多一些实时互动功能,比如在旅途中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给出解决方案。”队员胡建友一边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一边在访谈笔记中写道:“年轻人既依赖智能工具,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又对其‘不够聪明’颇有微词。这说明 AI 旅游助手在技术迭代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紧跟真实场景,不断优化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商场的一角,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在用手机查看旅游攻略。队员们走上前,与他们聊了起来。其中一位学生说:“我们学生群体没什么钱,旅游时最看重性价比,AI 旅游助手在这方面还是挺有用的,能帮我们找到一些优惠活动和便宜的住宿。但希望它能多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小众景点,而不是总是那些人挤人的热门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场里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队员们虽然有些疲惫,但收获满满。他们整理着手中的问卷和访谈记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通过与年轻群体的深入交流,他们对 AI 旅游助手在年轻游客中的应用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收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车站看流动:旅途场景的即时服务需求7 月 21 日下午,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六安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调研团来到了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 —— 六安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人流量大,南来北往的旅客带着不同的目的地和心情,在这里短暂停留。队员们希望能在这里了解旅客在旅途场景中对 AI 旅游助手即时服务的需求。走进六安站候车大厅,人声鼎沸,旅客们有的在低头看手机,有的在焦急地等待检票,有的则在四处寻找服务设施。队员们穿梭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避免打扰到旅客,同时积极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在候车区,一位背着大包的大叔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队员们上前说明来意后,大叔爽朗地答应了。他说自己是一名返乡务工者,经常需要在不同城市之间奔波。“我出门的时候也会用手机查一些信息,比如车站的检票口在哪里、附近有什么吃饭的地方。但有时候在车站里,手机信号不好,那些 AI 助手就成了摆设,一点用都没有。” 大叔的话道出了不少旅客在车站使用 AI 旅游助手时遇到的困扰。

旁边一位带着孩子的阿姨也凑过来说:“上次我带着孩子出门,想在车站里找个母婴室,用 AI 助手查了半天也没找到准确的位置,最后还是问了工作人员才找到。要是它能更精准地提供站内服务信息就好了。”队员们发现,旅客在车站使用 AI 旅游助手,最常涉及的需求就是 “临时改行程”“查找站内服务”“查询换乘信息” 等。但由于车站内信号不稳定、环境复杂等因素,AI 旅游助手的服务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与几位年轻旅客交流时,他们提到希望 AI 旅游助手能实时更新列车动态,比如晚点信息、检票口变更等,并能及时推送提醒。“有时候列车晚点了,我们还不知道,一直在傻等,要是 AI 助手能提前通知我们,就能合理安排时间了。” 一位年轻女孩说。队员们还注意到,不少旅客在候车时会用手机查询目的地的旅游信息,比如当地的天气、景点开放时间等。但他们表示,现在的 AI 旅游助手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我想知道目的地景点在这个季节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它总是给我推荐一些常规的信息,不太实用。” 一位准备去旅游的小伙子说。在车站警务室,队员们与民警张警官进行了交流。张警官介绍说,现在 AI 技术在车站的管理和服务中也有不少应用,比如 AI 旅游舆情监测系统在节假日客流疏导中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去年国庆,系统提前预警某景区人流超载,我们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引导旅客分流,避免了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张警官的分享,让队员们看到了 AI 在旅游安全领域的应用价值。
两天四地的调研,队员们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和真实想法。调研团负责人付翱表示:“从社区到车站,从老人到学生,不同群体的需求画像逐渐清晰。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AI 旅游助手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技术实用性’与‘人文温度’的平衡点,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为 AI 旅游助手的优化提供扎实的参考依据。”
夜色渐深,调研团的队员们踏上了返回的路途。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倒退,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这次 “三下乡” 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更让他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关注 AI 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用青春的力量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