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关注:
来源:石帆逐浪力学实践队
8 月 29 日至 30 日,中石大 “石帆逐浪力学实践队”(队员纪祯和、钟欣辉、周禹希、乔华泽)赴山东威海,围绕充气式桨板制造产业调研。此次实践植根于中石大 “充气式桨板的力学性能” 大创项目,前期以 DIC技术(数字图像相关法)为核心研究基础,聚焦 “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实际接轨”,通过走访企业打通科研与生产壁垒,为项目优化及行业问题解决提供支撑。
8 月 29 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抵山东创意集团有限公司,葛经理全程接待。在车间,队员沿制造流程参观空间布切割、材料热熔拼接、配件装配及喷涂彩绘等核心工序,直观感知工艺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技术交流中,实践队介绍 DIC 技术应用,葛经理表示:“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便捷,能快速定位结构薄弱点,比传统试错法效率高太多。” 双方梳理结论:侧面材料拼接处剪切应力显著减弱,搭接面主应变发生规律性改变。葛经理同时坦言行业难题 —— 材料粘贴处高温、紫外线条件下易开胶,竞速型冲浪板减重后难保证刚度,为实践队科研提供参考。
同日下午,实践队转场水知乐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王部长接待并组织座谈会。会上,实践队以 PPT 展示大创项目框架、DIC 技术应用及成果,王部长认可道:“你们的计算机模拟能精准分析结构应力分布,对优化产品设计很有启发,人工检测发现不了的问题,模拟可提前预判。” 随后双方交流性能提升前沿技术,王部长介绍 RSS 横梁系统、张力线、四弦结构等,结合案例说明如何增强桨板抗弯折性与稳定性,让队员对 “力学性能优化” 有更贴合产业的认知。会后队员参观车间,观察布料切割精度、热熔温度调节及刷胶拼接细节,同时了解到公司 70% 产品自主研发、30% 代加工,且多数销往海外,队员对行业发展空间有了更全面认知。
8 月 30 日,实践队赴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丛技工带领调研。此次聚焦 “充气结构共性技术”,丛技工带队员参观气垫船制造工艺,从气囊成型到组装,队员发现其核心原理与充气式桨板 “大同小异”,深化对 “充气结构力学本质” 的理解。技术痛点交流中,丛技工提到桨板制造瓶颈:热熔技术有局限,多数部件依赖人工刷胶,效率低且难保证一致性;客户 “精准浮力测量” 需求暂无统一方案,实践队结合科研提出重量分级与排水法结合的思路,获认可。此外,丛技工分享行业现状:桨板在国外蓬勃发展,国内受众窄、价格高,且企业多以模仿为主,缺乏创新,“国内市场潜力大,但需技术突破与市场培育双管齐下”,并表示愿与中石大实践队合作开展桨板性能测评。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实现 “实验室科研” 到 “产业实际” 的衔接。队员不仅掌握充气式桨板制造流程,更通过与企业交流,将 DIC 技术研究与生产中的力学问题、工艺痛点对应。纪祯和表示:“之前在实验室分析应力数据,对‘搭接面主应变变化’仅停留在理论认知,看到车间拼接工艺后,才真正理解其实际影响。” 钟欣辉提到,行业 “高温开胶”“人工刷胶效率低” 等问题,为大创项目研究指明方向 ——“接下来会尝试用 DIC 技术模拟不同温度下的粘贴强度,探索优化方案”。
从山东创意集团的工序观察,到水知乐的技术交流,再到朝阳船艇的共性研究,中石大 “石帆逐浪” 实践队以科研为基、实践为桥,为充气式桨板大创项目积累产业数据,搭建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的纽带,为产学研协同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桨板领域技术创新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