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研墨”团队走进华胜社区 红色宣讲点亮居民精神火炬
发布时间:2025-09-01 关注:
来源:通讯员杨辰昱
8月9日清晨,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让革命精神融入社区生活,当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走进常州市金坛区华胜社区,开展以“重温峥嵘岁月,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活动覆盖社区老、中、青不同年龄段居民百余人,通过故事宣讲、歌曲合唱、互动交流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在邻里间传递,获得社区居民广泛好评。
此次走进华胜社区,团队前期经过1个月的精心筹备,旨在通过贴近居民生活的宣讲形式,打破红色文化与大众的“距离感”。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多次召开研讨会,明确社区宣讲需“接地气、有温度”的核心原则。考虑到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团队摒弃理论化、说教式内容,从浩瀚党史中精选“半条被子”“焦裕禄治沙”两个经典故事——前者聚焦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后者展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担当,均以“小人物、大情怀”为切入点,确保故事真实可感。同时,团队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将黑白历史照片与通俗文字解读结合,并专门排练红色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合唱,兼顾不同年龄层的接受习惯。华胜社区工作人员也给予全力支持,提前通过社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发布活动通知,并在活动现场设置引导标识,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8
上午9时,活动在社区活动中心正式启动。开场环节,“红心研墨”团队成员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不少居民跟着轻声哼唱,几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更是不自觉地打起节拍。随后的主题宣讲中,团队成员以“拉家常”的口吻讲述红色故事:“1934年冬天,三位女红军在湖南汝城借宿时,看到村民徐解秀家没有完整的被子,便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下……”生动的讲述让台下居民听得入神,当讲到女红军与徐解秀的离别承诺时,几位经历过旧社会的老人频频点头,眼中泛起泪光。而在讲述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治沙的事迹时,团队成员结合老照片还原场景,台下一位母亲轻声对孩子说:“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为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

自由交流环节出现了意外的温暖场面。原本策划的“老兵分享”环节因老兵临时身体不适未能进行,正当团队成员紧张补救时,社区退休教师王大爷主动举手发言。“我没上过战场,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苦日子我记得清楚。那时候在农村教书,没有桌椅就用土坯搭,没有课本就自己刻蜡纸。”王大爷说,“红军吃苦是为了建新中国,我们吃苦是为了建设新中国,现在日子好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这番话引发全场共鸣,掌声持续许久。随后,几名小朋友接连提问,其中一位孩子问“姐姐,‘信仰’是什么”,团队成员用“想当科学家就要认真学习”的通俗比喻解答,让孩子理解“信仰就是为目标努力的坚定信念”,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活动结束后,“红心研墨”团队与社区共同建立“华胜社区红色文化交流群”,将宣讲PPT、故事资料等分享至群内,方便居民后续学习。不少居民在群内留言,希望团队能常来社区开展类似活动。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社区宣讲让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宣讲形式,挖掘更多本地化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市井街巷中持续传递,真正点亮居民的精神火炬。
作者署名:通讯员 杨辰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