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华中农业大学林下拾遗实践团走进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展品,直观呈现了李先念同志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一生。学子们驻足凝视,不时交流感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李成成摄
在“青年李先念的革命足迹”展区,1931年的历史场景令学子们深受触动。当年6月,年仅22岁的李先念担任中共陂安南县县委书记,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扛起重任;同年10月,他在红军大会上发表动员讲话,带头率领300余名青年参军,推动陂安南县扩红工作获中央分局和特区军委会表彰。
“22岁的李先念同志已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我们正值青春,更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参观过程中,学生小王看着展板上李先念同志的青年照片,由衷感慨。学生刘科则表示,李先念同志的勇气与担当让自己明白,“只要心中有理想,就没有跨不过的困难”。
来到“战火纷飞中的英雄事迹”展区,长征时期的史料让现场氛围愈发凝重。1935年6月,李先念率部迎接党中央,为红军北上提供关键情报,后指挥先头部队攻占懋功,实现与红一方面军的胜利会师,毛泽东同志会见他时称赞“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
“长征环境那么艰苦,李先念同志还能凭借智慧和勇气为革命贡献力量,太令人敬佩了。”学生李成成激动地说,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他一样直面困难、勇于突破。学生刘彦池则深有体会:“从他的事迹里,我读懂了‘国家有需,匹夫有责’,今后要主动扛起青年担当。”
参观中,学子们围绕“李先念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展开深入思考。大家认为,李先念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的态度、顾全大局的担当、一心为民的情怀,都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在多元思潮冲击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迷失方向;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跟上发展步伐。”高兆頔在参观笔记中写道。
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学子们达成共识: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凝聚的精神财富,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青年成长的“精神灯塔”。
身为农学专业的学子,应将以李先念同志不怕吃苦的精神为指引,扎根田间地头钻研农业技术,助力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林学专业学子则计划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生态规划,通过科普展板、短视频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保护理念融合传播。“此次参观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