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童心织梦,非遗焕彩——浮云游子团队播撒文化星火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浮云游子团队

  2025年7月20日,安徽财经大学浮云游子团队走进东风村儿童服务中心,以非遗文化为纽带,为乡村儿童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团队成员提前数日精心筹备,从剪纸的彩纸到书法的笔墨,每一件工具都承载着对文化传承的期待。他们跨越城市与乡村的界限,用青春的热情唤醒古老技艺的生命力,让孩子们在触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剪纸工坊:童趣剪影里的文化密码
  "老师,我的纸会变魔术!"7岁的小宇举着红纸兴奋地喊道。在剪纸环节,队员们从基础图形入手,却很快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带入了奇幻世界。当小宇提出要剪"会飞的房子"时,队员李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蹲下身与他共同构思:"翅膀要像蝴蝶一样轻盈吗?屋顶要不要加朵云?"在师生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中,红纸逐渐幻化成带着翅膀的书包、会游泳的大象,每个作品都跳跃着童真的火花。
  当讲解"连年有余"的寓意时,9岁的晓萱突然眼睛发亮:"我要剪条最大的鱼送给奶奶!"她认真地说,"这样奶奶的菜篮子就永远有吃不完的菜了。"孩子们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表达,让剪纸不再是平面作品,而成了承载心意的信使。
墨香课堂:横竖撇捺间的情感书写
  "我的毛笔像在跳舞!"8岁的小嘉握着笔杆笑着。书法课上,队员王晨用"走路"比喻运笔,让原本紧张的孩子们放松下来。当写到"家"字时,教室突然热闹起来:"我要给'家'画个小花园!""我的'家'要有彩虹门!"面对天马行空的创意,队员们顺势讲解汉字结构与家庭文化的关联。
  小泽认真写完"家"字后,小心翼翼地把作品收进书包:"我要贴在奶奶床头,让她每天都能看到。"稚嫩的笔迹里,传统文化正悄然生根。墨香中,笔画不再只是符号,而成了连接亲情与文化的桥梁。
文化对话:童言童语中的传承启示
  "原来旧纸片能讲这么多故事!"活动尾声,小宇举着作品大声分享。晓萱则捧着剪纸鱼笑眼弯弯:"我现在会用剪刀画画啦!"孩子们用最本真的语言,道出了文化传承的真谛。
  服务中心负责人感慨道:"这种'玩中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团队成员也深有感触:"我们带来了知识,却收获了更珍贵的文化共鸣。当非遗遇见童心,传承就有了最生动的模样。"
  此次非遗课堂,浮云游子团队以"互动+体验"为钥匙,打开了乡村儿童认识传统文化的窗口。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年轻化、趣味化"的传播路径,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小传人",让非遗在童真互动中绽放新的光彩。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每个孩子的创意,都是传统文化焕新的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乡间土地上,文化传承的故事正在继续书写。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