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非遗传古韵,童心续传承——山大学子走进暑期支教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26 关注:

来源:山东大学菏韵青芒队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号召,2025年8月5日,山东大学“菏韵青芒”支教队在吴店镇浆坊村“小荷学堂”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实践课,围绕漆扇制作、拓印技艺、艾草锤工艺三大非遗项目,开设特色课程。通过“亲手实践+文化讲解”的模式,让乡村孩子分别走进不同传统技艺的世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非遗魅力,为非遗传承播撒童心火种。

图1为小荷学堂全体师生合影
 
  漆扇绘雅:于水墨交融中感受非遗雅趣。“一把漆扇,藏着古人的审美与匠心。”在漆扇制作课上,支教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着漆扇“以水为媒,以漆为墨”的古老智慧。随后,孩子们开启漆扇创作:先用细砂纸打磨扇骨,感受木质纹理的细腻;再在水墨中旋转出花纹,体验斑斓色彩的雅趣。当朴素的木扇被漆料赋予色彩与图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础漆扇制作,更在创作中读懂了传统扇面背后的文化寓意,让漆艺之美在指尖绽放。

图2为孩子们观赏制作的漆扇
 
  拓印寻韵:于一版一锤间传承非遗古韵。拓印课上,支教老师以“让传统纹样活起来”为主题,带孩子们解锁非遗拓印技艺。课堂伊始,老师展示经典拓印纹样,讲解拓印技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随后,孩子们动手实践:将心仪的传统纹样模板固定在纸上,手持专用拓印锤,蘸取适量颜料轻轻敲击。当一幅幅清晰的祥云纹、回纹、花草纹跃然纸上,孩子们既体验了拓印的乐趣,也加深了对传统纹样文化内涵的理解,让非遗拓印技艺在实践中被感知、被传承。

图3为孩子们展示拓印成果
  艾草锤艺:于草木造物间感受非遗智慧。艾草锤工艺课上,支教老师带着艾草走进教室,讲解艾草在民俗中的应用,以及艾草锤工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非遗智慧。随后,孩子们开启艾草锤制作:先将晒干的艾草梳理整齐,用棉线层层捆扎;再包裹软布,用麻绳固定收尾。过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艾草的韧性、调整捆扎力度,体会“顺应材料特性才能制成好用工具”的非遗制作理念。当孩子们手握自己制作的艾草锤,感受着草木的天然触感与手工制作的温度,不仅掌握了艾草锤的制作方法,更领悟了非遗工艺中“与自然共生”的核心智慧,让这门小众非遗技艺在乡村课堂焕发生机。

图4为老师讲解艾草锤工艺
 
 
  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支教实践,以漆扇、拓印、艾草锤三项非遗技艺为纽带,通过“文化讲解+动手实践”模式,让乡村孩子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读懂非遗背后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与自然智慧,有效拓宽文化视野、厚植文化自信。未来,山东大学“菏韵青芒”支教队还会继续推动此类活动走进乡村校园,为非遗传承与文化强国建设注入童心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