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以“共建共享”为纲,绘就社区治理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4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区的温度,不仅在于邻里的笑脸,更在于居民对“家”的认同与参与。为培育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参与治理”,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致远实践团于七月中旬在山东省日照市昭阳西区开展调研实践。实践团扎根社区肌理,与居民深度互动,共同探索出一条“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受益”的社区治理新路,让“社区如家”的理念逐步照进现实。
  实地走访,触摸治理脉搏
  走进昭阳西区,实践团成员首先感受到的是社区生活中的“疏离感”:整洁的单元楼里,邻里相遇多是点头之交;公告栏上的通知贴着过期的纸张,鲜有人驻足细看;小区角落的闲置空地杂草疯长,与周边整洁的环境形成刺眼对比。在与社区工作者的座谈中,大家进一步了解到,小区虽配备基础物业服务,但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始终低迷——绿化维护依赖物业定期清理,公共设施损坏后多是“等居委会解决”,物业与业主的矛盾也常因“没人愿牵头协商”而拖延。
  实践团通过入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调研,发现这种“漠不关心”背后是三重壁垒:一是“责任割裂”,多数居民认为“社区事务是管理者的事,与己无关”;二是“渠道缺失”,缺乏便捷的参与途径,想反映问题不知找谁说;三是“情感淡漠”,长期缺乏互动让邻里间难以建立信任,自然不愿为公共事务投入精力。这些发现让团队更加明确实践目标:激活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打破“事不关己”的心态,重建居民与社区的情感联结。
  共建实践,激活居民热情
  针对调研发现的痛点,实践团联合社区推出“双轨共建”行动,从“事”的解决切入,带动“人”的凝聚:
  空间共建,唤醒责任意识——聚焦闲置空地改造,实践团提议,物业牵头组织居民议事会,共同决定将其打造为“共享菜园”。从划分地块、制定认领规则到采购菜苗,全程由居民自主协商,实践团仅提供协调支持。居民们自愿认领“责任田”,退休老人传授种植技巧,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体验劳作,原本荒芜的空地渐渐冒出嫩绿的菜苗,也成了邻里交流的新场所,田间地头的对话让陌生感悄然消融。
  机制共建,畅通参与渠道——推动成立“楼栋议事小组”,以楼栋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小院会”,聚焦路灯维修、快递柜选址、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实践团协助整理议题、记录建议,再对接物业和居委会推动落实。推动从从“抱怨问题”到“动手解决”的转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
  实践感悟,沉淀治理启示
  团队在昭阳西区的实践虽已告一段落,但昭阳西区的变化仍在持续,这一切印证了一个道理:社区的温度,终究源于居民对“家”的认同。当每个人都愿意为社区多尽一份力,平凡的生活空间便会生长出温暖的力量,而这正是实践团播下的希望种子,终将在时光的浇灌下,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回望这场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人”,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社区便有了自我生长的智慧与力量。正如“共享菜园”篱笆上那块手写的牌子:“种下的是种子,长出的是家。”而这,正是青衿致远实践团在社区播下的希望,它将在时光的浇灌下,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