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用温度编织邻里间的纽带

发布时间:2025-08-24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邻里和睦、文化繁荣、氛围浓厚的社区,能给居民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了探索促进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社区氛围的有效路径,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致远实践团于七月下旬,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社区为实践基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摸需求,方案谋实效
  在实践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团队深知充分的前期准备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能够精准把握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真实需求,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系统性调研。
  实践团成员采用了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的办法。首先,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广泛收集居民对社区现状的看法。问卷内容涵盖了居民的基本信息、邻里互动频率、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期望等多个方面。其次,实践团进行了入户访谈。选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不同居住时长的居民作为访谈对象,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邻里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对社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耐心倾听居民的心声,认真记录他们的想法。最后,实践团还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了解。社区工作人员长期扎根基层,对社区的情况最为了解。
  通过调研,实践团成员发现社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社区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邻里之间的互动较少,“同住一个社区,相见不相识”的现象较为普遍。老年居民渴望更多的交流机会,怀念过去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青年居民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和渠道;青少年群体的社区参与度也较低,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同时,社区现有的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导致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并制定实践方案。最终确定以“丰富活动形式,促进邻里互动,打造特色社区文化”为核心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居民设计共同体验的活动。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互助日传善意,解难题连民心
  为了弘扬互助精神,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与社区工作人员商议后决定每月设定一天为“邻里互助日”。在活动前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实践团成员通过社区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收集居民的需求信息,如家电维修、老人陪护、小孩托管、代购物品等。然后将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和发布,鼓励有能力的居民主动提供帮助。
  在“邻里互助日”当天,许多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有的居民主动帮助邻居修理洗衣机、空调等家电;有的居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邻居提供法律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还有的居民帮忙照顾邻居的老人和小孩,让邻居能够安心工作。通过“邻里互助日”活动,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还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营造了“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织密邻里纽带,共建温情家园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青衿致远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促进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了解居民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和服务。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让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才能真正营造出浓厚的社区氛围。
  其实真正让社区改变的,从来不是外来的“种子”,而是居民心中本就有的善意。当求助有了回应,当文化活动让心灵有了交集,当陌生人变成“能搭把手”的邻居,社区便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合,而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生命体。
  这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社区建设从来不是宏大的工程,而是由一次次敲门问候、一碗热汤、一句关心累积起来的温暖。当每扇紧闭的门愿意为邻居敞开一条缝,光就会照进每个角落,让“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