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毕摩诵经传古调,火把映天照新程

发布时间:2025-08-08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火把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节日,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盛大开启。这一延续千年的庆典以“火”为核心,既有驱邪避害、祈祷丰收的古老寓意,也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节日期间,万人空巷,火把如龙,人们身着盛装,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达体舞,激情参与斗牛、赛马、摔跤等传统活动,尽显彝族的豪迈与热情。如今,火把节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展示彝族文化魅力、促进民族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共赴这场“东方狂欢节”。  

在凉山州图书馆报告厅,一场特殊的文化培训正在进行。画面中,州非遗中心专家吉克伍达正在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志愿者们解析火把节祭祀仪轨中的符号象征。"这个螺旋纹代表生生不息的火种,而三圈酒礼对应着天、地、人三界和谐。"吉克老师边讲解边展示珍贵的毕摩经书复印件。现场特别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志愿者们分组练习用彝语说"小心火烛""节日快乐"等实用短语。负责培训统筹的西南民大教师张雯表示:"我们编纂了《火把节服务文化手册》,确保志愿者既懂服务流程,更懂文化禁忌。"

正午时分的服务间隙,一组抓拍于休息区的照片令人动容:志愿者们坐在简易折叠椅上,手捧冒着热气的盒饭,有的还在核对流程表,有的互相分享服务趣闻。后勤组组长王志强介绍:"我们联合本地餐饮协会,开发了兼顾营养与口味的'火把节特供餐',每餐保证两荤两素和彝族特色荞饼。"照片中正在吃饭的医护志愿者刘医生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家里饭菜,但吃到热乎的酸菜土豆汤特别暖心。"这些朴实的用餐场景,成为记录志愿者服务的温情注脚。

在火把节开幕前夕,来自全国高校的10名志愿者在西昌火把广场完成集结。这张充满活力的合照中,志愿者们身着印有彝族纹样的统一服装,背后是正在搭建的节日主舞台。凉山团市委工作人员沙马阿依介绍:"今年志愿者招募首次采用'专业+特长'双筛选机制,涵盖翻译、医疗、摄影等10个服务组别。"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志愿者谢洋特别提到:"作为华电学子,能为彝族文化盛事服务,感到无比自豪。"合照拍摄后,各组立即分赴各自服务点位开展准备工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