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赴苏州市吴江区衡悦社区,开展了一场润物无声、知行合一的志愿教学活动。课堂聚焦非遗扎染工艺与筷子乒乓竞技,以布为纸染千年纹韵,以筷为器炼科学巧劲,引领孩童在染缬方寸间体悟匠心传承,于运筷毫厘中掌握力学智慧。
活动一:非遗扎染活动尹始,顾暑暑以“布上的魔术”开篇,生动解析扎染技法精髓。她现场演示“三缬”古法——绞缬、蜡缬、夹缬的现代演绎,强调“扎、捆、缝、夹”四字要诀:“布料折叠时预留创意空间,捆扎力度决定纹样疏密”。当展示蓝白相间的云纹样品时,孩子们惊叹于靛蓝染料与棉布碰撞出的水墨意境。

理论讲解后,手工材料有序分发。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体验防染印花全过程:先用道具在棉布上扎出几何图形,再用滴管点染天然植物染料。顾暑暑穿梭指导:“夹缬板固定图案边缘,染料浸润需控制在三分钟内。”活动现场渐次铺开靛蓝星斑、螺旋纹等作品,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
活动二:筷子乒乓扎染课堂的热烈氛围未散,团队成员颜欣雨以“筷子里的物理学”开启第二课堂。她通过“用筷子颠乒乓球难在哪?古人玩过类似游戏吗?”的问题作为开场,引导学生溯源投壶游戏,进而开始阐释“筷子乒乓”所代表的“以巧胜力”的东方智慧与文化魅力。
课堂上,分组挑战赛将气氛推向高潮。颜欣雨先为学生们讲解了筷子夹乒乓球的技巧。随后,学生们三个一组,试图用竹筷夹起盆中的乒乓球。过程中穿插着颜欣雨同学的指导。赛后体验分享环节,一名学生用规范句式总结:“虽然乒乓球总滑落,但调整角度后就夹得又快又稳!”

此次志愿活动以“寓教于乐”为理念,过扎染传承民族美学基因,借助筷子游戏培养科学思维。当孩子们高举扎染方巾、手执竹筷完成挑战时,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已在实践中悄然完成——这既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自信的扎根之旅。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启新知,在美育中陶童心,更让志愿的温暖与文化的力量,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成长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