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走村访户探党建,基层初心暖人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基层的窗口,让我得以跳出书本理论,在真实的乡村土地上感受党建工作的温度与力量。这个夏天,我加入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佑践红心实践队,前往临沂市平邑县的乡村开展党建调研。通过与两位负责党务工作的村委会干部深入交流,那些关于党建日常、党员风貌、服务成效的鲜活故事,让我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知,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思考。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委会与党务工作者交流党建工作。王欣怡供图
党建日常:在琐碎中坚守初心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整齐悬挂的党建工作流程图,桌上堆叠着厚厚的学习资料和党员档案。负责党建工作的村干部正低头准备着近期的学习计划,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专注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墨水的清香。当被问及日常工作内容时,他笑着指向桌上的文件:“说白了就是做‘传声筒’和‘服务员’,把上级的政策精神准确传达到每个党员心里,再带着大家一起学、一起做。”他告诉我,每天的工作从梳理文件开始,要把抽象的政策转化为村民能听懂的语言;午后的时光常常用于组织党员学习,从理论解读到案例分析,确保学习不走过场;傍晚则要走村入户,看看谁家有困难,听听大家对村里工作的意见。“党建不是喊口号,得落到实处。”
另一位女性党务工作者则专注于主题党日活动的组织,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活动方案,从“党史学习教育”到“为民办实事”,每个主题都结合村里实际做了细化。“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不能搞形式主义,得让党员真正有所收获。”她举例说,上个月的活动是组织党员帮孤寡老人打扫屋子,既落实了学习要求,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才受党员和群众欢迎。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渐渐明白: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坚守初心,在政策与群众之间架起桥梁。那些被仔细标注的学习计划、被反复修改的活动方案,都是党建工作扎根乡村的生动注脚。
党员风貌: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谈及近年来党员工作的变化,两位干部都难掩欣慰之情。负责党建工作的干部回忆说,几年前组织学习时,总有党员找借口缺席,开展志愿服务也得反复动员;而现在,学习日的会议室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党员们还会主动带着问题来交流,志愿服务报名更是十分踊跃。“最大的变化是心态,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女性党务工作者则特别提到了党员服务意识的提升。“以前开党员会,大家讨论的多是自家事;现在一开会,都在说‘村里的路该修了’‘老人的养老金该核实了’。”她讲述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去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第二天一早,党员们自发组织起来扫雪,从村委会到各条村道,短短两小时就清理干净,方便了村民出行。“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现在党员们都有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与村民的闲聊中,我也听到了类似的评价。一位老人说:“现在有困难找党员准没错,上次我家水管坏了,给村委会打了个电话,党员很快就来修好了。”这样的变化或许细微,却真实地发生在乡村的每个角落,让党建工作不再遥远,让党员形象在群众心中更加鲜活。
我深切感受到:党员风貌的转变,不是靠强制要求,而是源于内心的认同。当党建工作真正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当服务群众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自然会越来越强。
服务成效:用真心换民心的温暖答卷
党员风貌的转变,最终都转化成了服务群众的实效。两位党务工作者不约而同地提到,党员服务态度的改善让群众最有获得感。负责党建工作的干部说,以前村民办事可能要跑好几趟,现在党员主动上门了解需求,很多事情在村里就能协调解决,“为群众利益走了近路”。他举例说,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党员们就轮流帮他们买药、买菜、陪同看病;秋收时劳动力不足,党员服务队就主动帮忙收割,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群众心里暖烘烘的。女性党务工作者则分享了党员关爱留守老人的故事:村里组建了“党员帮扶队”,定期给独居老人送饭送水、打扫卫生,逢年过节还会组织慰问。有位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党员们不仅帮他解决生活难题,还经常陪他聊天解闷,让老人不再孤单。“群众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记着党员的好。”她说,现在村里的矛盾少了,大家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更支持了,这就是党员服务群众带来的最直观变化。
前行方向:在反思中追求更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两位党务工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负责党建工作的干部坦言,党员的服务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党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党员不仅要做服务群众的‘勤务员’,更要做带领群众发展的‘领头雁’。”这是他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期许。女性党务工作者则认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党建引领是关键。她提出,要通过技能培训让党员掌握更多实用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要完善激励机制,让积极服务的党员有荣誉感,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改进不能急于求成,得一步一个脚印来。”她的话让我明白,党建工作的提升永远在路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持续改进。他们的坦诚让我深受触动:真正的进步不仅在于看到成绩,更在于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在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推进,在持续改进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这次实践让我跳出了书本上的党建理论,在乡村的土地上看到了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从两位党务工作者的坚守中,我读懂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从党员风貌的转变中,我感受到了党建工作的实效;从群众的笑容里,我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党建工作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基层工作者的汗水浇灌而成,由无数党员的行动诠释而成,由群众的获得感见证而成。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