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基层党员三记:粮站、社区、村委的寻常事

时间:2025-07-27 00:50:24 关注:
基层党员三记:粮站、社区、村委的寻常事
  2025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寻英故里·佑践红心实践队队员郭杨旖航走进了北史家务乡采访了三位基层党员,倾听他们的基层实践故事。在廊坊的军粮站柜台、小区楼栋、村委办公室,基层党员刘溪平、梁红稳、张庭的日子,就像粮袋上的针脚、电动车的车辙、账本上的墨迹——细琐,却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军粮站老刘:秤准,账清,心实
  清晨的军粮站刚开闸,刘溪平就把电子秤校了三遍。李大爷要买五斤玉米面,他舀粮的瓢停在半空,盯着秤盘数字跳到“2.500kg”才落瓢,袋口系得方方正正:“您看,不多不少,称星在这儿呢。”
  他的记账本上写得井井有条。每笔账都分三栏:日期、品种、金额,数字歪扭却一笔一划。上周王婶买油时微信支付卡顿,他举着手机等了三分钟,确认到账才在账本画勾,末了补句“他王婶,发票您存好,回头对账用”。
  最费功夫的是给老人送货。张奶奶住四楼,腿脚不利索,每次买面都提前打电话。老刘扛着20斤面爬楼,到门口先擦把汗,再拆袋倒面缸,临走时总不忘看眼缸底:“下回您快见底了吱声,我顺路捎来。”有人劝他“差不多就行”,他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字:“公家的粮,百姓的钱,差一丝都不行。”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刘溪平。郭杨旖航提供。
物业梁红稳:车筐里的“碎活儿”
  梁红稳的电动车筐里,总躺着个巴掌大的本子。今早刚记上“3号楼刘姐反映,有人遛狗不捡便”,转个弯就看见单元门口的便袋箱空了,她从车筐摸出备用袋补上,又在本子画个小太阳:“明天让保洁多换两次。”
  红色书屋的书架歪了条缝。她找俩旧杂志垫在架脚,蹲地上瞅了又瞅,直到书架端端正正。抽本《雷锋日记》翻,发现第17页有个折角,她小心翼翼捋平,夹片银杏叶当书签。有老人说“看个书不用这么细”,她笑:“书是大家的,得爱惜着用。”
  前晚赵爷爷说智能门锁不会开。梁红稳骑车过去,拿张纸画了开锁步骤:“先按绿键,再输密码,就像打电话按号码。”教了三遍,老人说“记住了”,她才放心走,车筐里的小灯在夜色里晃,像颗星星。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采访梁红稳。郭杨旖航提供。
村干部张庭:账页上的“较真儿”
  村委办公室的台灯亮到后半夜,张庭正核退伍兵的安置表。小吴的服役年限差三天,她翻出档案袋里的入伍通知书,对着日历数了又数,确认无误才在表上盖“核对”章,旁边注着“联系汽修厂,周三面试”。
  村头的铺面该收租了。她把合同摊在桌上,按约定日期算租金,一分钱不多要,也一分钱不少记。有家租户说“能不能少些,毕竟租了不少年”,她指着合同上的红手印:“咱按规矩来,对谁都公平。”记完账,她把发票叠得方方正正,塞进标着“2025年租金”的档案盒。
  打印机没墨了,她去镇上买,货比三家挑了性价比最高的,发票上的零头都记在“办公用品”栏。有人笑她“当干部还这么抠”,她指着墙上的村务公开栏:“村里的钱,每一分都得让大伙儿看得明明白白。”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张庭。郭杨旖航提供。
  这些日子里,老刘的秤量着责任,梁红稳的车筐装着民心,张庭的账页记着公正。他们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党员”这两个字,缝进了给百姓递粮袋的手、帮老人捋书角的指、在账页画勾的笔尖——这或许就是“不忘初心”最实在的模样。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 佑践红心实践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寻英故里 佑践红心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