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2025年暑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学子
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用实际行动上好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
为深入学习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红色故事青年说实践小组成员于2025年7月份前往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了参观,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院落里,感受历史的厚重感以及穿透时空传递下来的先贤的精神力量。
追忆红色会议,在回顾重要决议中感悟革命岁月 成员们首先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随着参观的推进,1949年春的风云似在眼前展开。从工作中心转移的深谋远虑,到“两个务必”对自我的清醒约束,先辈们于胜利前夜,不用鲜花掌声装点,却以对使命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为“赶考”之路锚定方向。那些质朴规定里,藏着刀刃向内的自律,让成员们真切触摸到穿越时空的清醒——胜利从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以更谦逊姿态、更坚定步伐,奔赴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这份精神,当是永远紧握的接力棒。
阅历红色宝藏,在参观红色遗物中发现奋斗情怀 成员们来到展柜——老旧长枪与红绸大刀静静陈列其中。枪身锈蚀、大刀斑驳,可小组成员知道,它们曾在战火中呼啸。西柏坡岁月里,先辈凭这些武器,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每道锈痕都是战斗印记,红绸残色藏着热血信仰,让大家读懂革命胜利是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就凝在这枪炮的过往里。
追寻红色脚步,在参观革命旧址中赓续革命血脉 组员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小院外,土坯墙历经岁月侵蚀,表面的白灰已斑驳脱落,露出内里粗糙的土坯。夏日里,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与其他领导商讨军国大事。没有舒适的会议室,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就在这露天的环境中,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的无限热忱,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员们由此深切体会到,“艰苦奋斗”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坚守,是在资源极度匮乏时仍能保持的昂扬斗志。队员们又来到了朱德同志的旧居。屋内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木床,一张书桌,几把旧椅子。桌上摆放着的笔墨纸砚,虽已陈旧,但仿佛还留存着朱德同志书写时的温度。队员们轻轻触摸着书桌的边缘,想象着朱德同志在这里日夜操劳的情景——他在这里思考着战略布局,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殚精竭虑。每一道桌纹,每一处磨损,都是他艰苦奋斗的见证。
重温作战谋划,在了解战略形势中体会革命局势 组员们来到了展示“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全国战略形势要图”的地方。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墙壁上,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着各个战略要点和部队的行军路线。队员们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的紧张局势,各个战场相互关联,每一次的战略部署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讲解员详细地讲述着当时的战略决策,队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他们明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精准的战略布局,才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队员们来到了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这里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神经中枢”。屋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军事地图,桌上放着各种文件和电报。作战室里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主人刚刚离开,随时会回来继续指挥战斗。队员们静静地站在作战室里,感受着当年那种紧张而又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在这里,无数的作战指令从这里发出,指挥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每一份文件,每一封电报,都凝聚着革命先辈们的心血和智慧。
这次参观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在一次次对于革命遗址的了解中深刻体悟了革命精神,在对历史的不断追忆中延续了自己的革命血脉,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也坚定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之后团队也会不断追寻更多的红色故事,在新时代不停续写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