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实践团 || 水甫村探访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走进乡村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5-07-14 18:25:01 关注:

  作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医路黔行”实践团的一员,7月13日我来到荔波县水甫村调研。​

  水甫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这里主要生活着水族的村民,同时也有汉族、苗族等其他民族同胞在此定居。各民族村民在长期的生活中,相互往来、相互依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交融氛围。田间地头,不同民族的村民常常结伴劳作;集市之上,各族商贩热情招呼着往来顾客;邻里之间,你送我一把自家种的蔬菜,我帮你照看放学的孩子,这样的场景在村里随处可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比如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误解,以及在资源分配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矛盾。因此,加强水埔村的民族团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水甫村合影

  加强民族团结,是水甫村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石。只有各民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村庄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在实际工作中,水埔村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在文化交流方面,村里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节日期间,各民族村民都会穿上本民族的特色服饰,展示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水族的铜鼓舞气势磅礴,汉族的秧歌欢快活泼,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各族歌舞轮番上演,台下掌声此起彼伏。传统手工艺展示区里,水族妇女飞针走线绣出精美的马尾绣,汉族工匠凝神专注雕刻着木雕作品,苗族银匠敲打银饰的声音清脆悦耳,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赏。特色美食区更是热闹非凡,水族的鱼包韭菜、汉族的腊肉炒蕨菜、苗族的酸汤鱼,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水甫村与当地水族居民交谈的照片​

  在医疗卫生方面,村里成立了玉屏街道水甫村卫生室。卫生室的投入使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础医疗服务。日常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不用再跑远路,医生坐诊时能及时问诊拿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对于村里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多了一份便利。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血压、血糖,卫生室配备的基础设备能满足这些需求,医生还会根据监测情况给出用药和生活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健康。此外,卫生室还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比如为儿童接种疫苗、开展健康宣教等,从预防端守护村民的身体健康,让 “小病不出村” 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根据村民的描述,有一次,村里的水族老人李奶奶突然头晕目眩,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卫生室,医生迅速为她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偏高,及时进行了处理,让李奶奶转危为安。事后,李奶奶的家人激动地说:“多亏了村里有这个卫生室,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在水甫村卫生室的合影​

  通过参与水埔村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我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需要我们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包容彼此的不同;需要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动;需要我们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共同面对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水埔村的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比如组织更多的民族体育比赛、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进一步增进各民族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相信,只要各民族村民团结一心,水埔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通讯员 程治国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