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西湾露天煤矿通过系统性工艺创新,成功构建国内首套“地质-气候-设备”动态适配开采体系。该模式以近水平煤层高效开发为靶向,破解了极硬岩破碎、高寒区连续作业及长周期基建三大行业难题,为露天煤矿智能化升级提供全新范式。
工艺组合:打破气候制约的铁三角 ,面对矿区冬季强风沙、岩性中硬(抗压强度16.68–60.0 MPa)等挑战,西湾矿创新采用 “剥离倒堆+采煤半连续”双轨并行工艺:
剥离层:以“55m³挖掘机+300t卡车”配合拉斗铲倒堆技术,表土处理效率提升30%,规避传统轮斗工艺抗风沙缺陷; 采煤层:构建“35m³电铲→卡车→半移动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系统,运输成本直降32%,深部开采适应性显著增强。
专家点评:“该工艺组合使剥采比优化至6.823m³/t,较设计值下降18.5%属同类地质条件国际先进水平。” 爆破革命:人工致裂改写硬岩开采逻辑 针对极硬岩爆破大块率高、安全隐患突出的痛点,西湾矿引入 高压脉冲预裂技术:
1. 通过地质勘查定位岩体弱面,注入高压流体生成裂隙网络;
2. 实施多排孔微差爆破,延期间隔精确至毫秒级;
3. 成效:炸药单耗减少28%,大块率从15%降至9%,粉尘浓度下降50%,年节约二次破碎成本超2000万元。
该体系已在陕北高原多个露天矿推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若全国近水平煤层露天矿(储量占比31%)应用此模式,年均可降本超50亿元,减少碳排放量约120万吨。
“西湾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工艺孤岛,让地质条件驱动技术耦合。”——西湾煤矿总工程师张振华表示。随着5G远程操控电铲、无人驾驶卡车等智能装备落地,这条“动态工艺链”将持续进化,为中国露天煤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