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走入塘栖,再兴运河

时间:2023-03-14 关注:
  2023年2月25日,2023年度第十三届全国城乡规划专业“7+1”联合毕业设计开题会议、第二届浙江省“10+1”联合课程设计(塘栖基地)开题会议于杭州塘栖古镇顺利召开。全国“7+1”及全省“10+1”两大联合教学活动同步举行。来自全国及省内二十余所高校的220余名师生齐聚古运河畔的塘栖古镇,以共同基地为设计选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和研讨交流,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3日3月7日上午,迎着清晨的阳光,“跳出月球”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坐上大巴车前往塘栖古镇。经过一个小时多的车程到达了古镇,小组便按照制定的路线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的第一个节点,也是研究的重要节点,是世界遗产广济桥。古朴宏伟的广济桥横跨运河两岸,见证了塘栖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的历史更迭。
  
  调研的当天是周二,但是旅客熙熙攘攘,纷纷驻足在富有历史韵味的广济桥上拍照留念。我们小组也随机选择了多位游客进行访谈,得知许多游客是被塘栖镇的美景所吸引,来塘栖感受水乡带来的别样景色。
  
  大运河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在小组调研访谈得知,这边的店铺在周末接收的人流量大,街边的道路往往不能承载较多的客流,行人经常要侧着身走路。因此,运河边的街道交通有待改善。随后小组成员顺着河流往下走,参观了许多景点,如乾隆御碑、御碑码头、卢宅原址、古镇桥,也看到了很多可改造利用的地点,如废弃酒厂、废旧老屋等等。
  
  总体来说,大运河两岸的建筑风格比较统一,也符合水乡的建设风格,但是从外部视角来看,河两边的建筑天际线较为平整,与外部建筑匹配度不大。越往下走,河岸两边的建筑风格越不统一,甚至出现很多待征用的老宅子,这些老宅子大都属于危房,已经不能再住人了。因为,对下河道的周边建筑进行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走出古镇,走到运溪路,小组发现周边有很多待利用的荒地,也发现废弃的停车场和较多处的断头路。这一块区域可利用的地方有很多,非常有开发潜力。
  
  再沿着运,溪路调研,我们走到了大河坝,在这里,道路的左侧是属于杭州地界,道路的右侧则为湖州地界。在左边杭州的地界,存在很多荒地,而这些荒地竟是已征用十多年的待使用土地,未来发展潜力颇大。
  
  走过一个T字形路口,就来到了我们调研地块的A区块——鱼船埭,进入鱼船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水环绕的村庄。小组在村里访谈了多个村民,了解到了以下信息:该村的村民因为塘栖镇的发展也得到了经济上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房租上面和农产品售卖。正因为有了塘栖的发展,这里的房子房价上去了,住的人也多了,现在都是满户的状态。而这边农户可以利用塘栖旅游发展带来的客源去售卖自己的农产品,因此提高了经济水平。
  
  上午的任务接近尾声,最后小组成员参观了了临平方志馆(地情研究中心),在里面了解到了临平的发展、更熟悉了塘栖的发展历程,还了解到了塘栖的著名特产—枇杷。村民会种植枇杷进行销售,同时也会将枇杷做成枇杷膏,形成本地的一个特色产品。
  
  下午两点多,小组调研了张家墩工业区,里面有以废弃的热电厂,里面高大的烟囱像是这一区块发展的见证人,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它与初来乍到的青年学生来了一场古今对话。
  
  小组的最后一站是调研区块的C、D,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大型淘沙场地,也看见了很多废弃的工厂与土地。这一块的道路没有打通,并不能和外界很好的连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两地的发展。但也是预示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塘栖因运河而兴,是历史悠久的名镇,做好塘栖的发展规划也就是做好杭州的门户名片,而这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它始终承载着互联互通、拉近时空的美好期待。我们相聚运河门户——塘栖古镇,在实地调研、沟通交流中共同展开城乡规划的“运河文化卷”,共同弘扬互联互通的“大运河精神”。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037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