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直面大地“年轮”:胜利东二矿采坑见证能源伟力
7月5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社会实践团在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公司胜利东二矿的实践学习迎来了最具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的一课——深入露天采坑核心作业区。站在巨大的矿坑边缘,俯瞰层叠的剥离台阶和轰鸣的采掘现场,成员们得以近距离触摸煤炭工业的脉搏,感受“黑色黄金”从远古地层中被唤醒的磅礴力量,深刻体悟能源一线建设者的艰辛与荣光。
矿坑之眼:俯瞰工业文明的壮阔史诗
在严格的安全交底和佩戴好安全装备后,实践团成员们在矿方专业人员的带领下,登上了采坑观景平台。当巨大的露天采坑全景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时,震撼感瞬间攫住了每一个人:
大地“年轮”的震撼: 呈阶梯状向下延伸的巨大矿坑,宛如大地的“年轮”,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人类工业文明的伟力。层层叠叠的剥离台阶(工作帮坡)规整而壮观,展示着科学开采的严谨与秩序。
“钢铁巨兽”的协奏曲: 坑底深处,是现代化采掘设备组成的“钢铁森林”。巨型电铲(如WK系列)挥舞着有力的臂膀,每一次精准挖掘都掀起滚滚烟尘;庞大的矿用卡车(如930E)如勤勉的巨蚁,满载着剥离物或煤炭,沿着盘旋而下的矿坑道路轰鸣穿梭;钻孔机、推土机、平路机等设备各司其职,共同演奏着一曲力与美、人与机械完美协作的工业交响乐。设备运行的轰鸣声,是这片能源热土最雄浑的底色。
规模与效率的直观冲击: 讲解员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电铲和卡车:“看,那一铲下去,就是几十吨的物料;那一车,就能装载数百吨煤炭。这就是现代化大型露天矿的生产效率!” 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课本上抽象数字背后的恢弘现实,对“亿吨级矿区”的生产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具象认知。
“太壮观了!站在这里,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工业脊梁’,什么叫‘能源基石’!” 实践团成员王同学激动地按下快门,试图用镜头定格这震撼心灵的景象,“课本上的剖面图,远不及这真实的‘大地年轮’来得震撼。”
工艺解码:科技赋能下的精准采掘
在观景平台,矿方技术人员结合现场作业,为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了露天矿的核心采掘工艺与流程:
钻孔爆破(如适用): 对于坚硬岩层,首先进行精准钻孔,然后实施控制爆破,将大块岩体破碎至适合电铲采装的块度。技术人员强调了微差爆破等先进技术对提高效率、控制振动和飞石的关键作用。
采装作业: 电铲是露天开采的“主力军”。成员们近距离观察到电铲司机如何通过精密的操作台,控制巨大的铲斗进行精准挖掘、旋转和装载,将煤炭或剥离物装入等候在一旁的矿卡车厢。其高效、稳定和强大的作业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运输环节: 满载的矿用卡车沿着设计合理的坑内道路,将物料运往指定地点——煤炭运往破碎站或储煤场,剥离物(废石)则运往排土场。讲解员介绍了矿区对卡车运行路线、装载量、油耗和安全状态的智能监控系统。
排土与复垦(呼应前期内容): 在排土场区域,成员们再次看到了前期学习过的科学排土工艺和边排土边复垦的实践场景,加深了对绿色矿山闭环管理的理解。
“以前只知道煤矿产煤,今天才真正看清这背后一环扣一环的复杂工艺和精妙配合。” 实践团成员李同学感慨道,“每一铲煤的背后,都是科技、管理和无数矿工心血的凝结。”
致敬矿工: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担当
在采坑现场,除了震撼的设备,更让实践团成员们动容的是奋战在一线的矿工身影:
电铲司机在高高的驾驶室里,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庞大的机械;
矿卡驾驶员在尘土与轰鸣中,驾驶着“巨无霸”安全高效地穿梭;
现场安全员、技术员顶着烈日或寒风,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巡视、指挥、记录。
技术人员动情地说:“无论设备多么先进,人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始终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保障。我们的矿工兄弟,就是这钢铁洪流中最坚韧的‘螺丝钉’。” 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付出,汇聚成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磅礴力量。
青春烙印:矿坑边缘的报国誓言
站在胜利东二矿这气势恢宏的采坑边缘,“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成员们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职业启蒙:
对“能源报国”的具象化理解: 这深不见底的矿坑,这昼夜不息的设备,这默默奉献的矿工,共同构成了“能源报国”最生动、最厚重的注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支撑起来的。
对专业价值的再认识: 采掘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每一个专业在这里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都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安全与可持续性。矿坑是一本打开的、最生动的专业教科书。
对责任与担当的体悟: 一线矿工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安全生产、绿色开采的坚守,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最鲜活的榜样。能源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者。
激发投身能源事业的豪情: 矿坑的壮美与力量,点燃了学子们心中投身祖国能源事业的火焰。他们渴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热土上。
“这矿坑,就像一座露天的丰碑,铭刻着矿业人的奋斗,也召唤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加入。” 实践团成员张同学在返程途中郑重地说,“‘北疆青锋’,就要在这最需要的地方磨砺锋芒!未来,我们也要成为这‘钢铁洪流’中的一份子,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将把采坑的震撼景象、矿工的奋斗身影和心中激荡的报国豪情,化作矢志前行的不竭动力。这片蕴藏光热的北疆大地,这见证着工业伟力的露天采坑,已在他们青春的履历上,刻下了最深刻的印记,指引着他们走向能源报国的壮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