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探秘能源“钢铁动脉”:胜利东二矿运煤系统彰显硬核实力
7月7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社会实践团在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公司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实践学习深入到矿山运行的“核心脉络”——煤炭运输系统。在矿方技术负责人的详尽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们得以揭开这条连接煤海与光热的“钢铁动脉”的神秘面纱,深刻领略了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在煤炭储、装、运环节的科技力量与高效协同。
系统解码:从煤仓到列车,科技赋能下的高效之旅
上午,实践团成员们齐聚一堂,聆听了一场关于胜利东二矿运煤系统的专题技术讲解。矿方技术负责人以清晰的流程图示和生动的语言,系统阐释了煤炭从采掘工作面到最终装车外运的“旅程”:
破碎与缓冲: 采掘出的原煤首先通过大型矿用卡车运抵破碎站。负责人强调,这里装备有处理能力强大的破碎机,将大块原煤破碎至符合运输和洗选要求的粒度。破碎后的煤炭并非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落入巨大的储煤仓(缓冲仓),这如同系统的“蓄水池”,有效平衡采掘与运输环节的波动,保障流程的连续稳定。
“钢铁巨龙”的奔腾: 煤炭运输的主角——带式输送机系统(Belt Conveyor System)成为讲解的重点。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矿区构建了总长度可观、纵横交错的封闭式/半封闭式输煤廊道。这些廊道内,宽大、坚韧的输送带以极高的效率、极低的人力成本,昼夜不停地输送着煤炭。其优势在于:
运力巨大: 单条输送带每小时运量可达数千吨,远超传统卡车运输。
连续高效: 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环保降耗: 封闭式设计有效抑制了煤尘飞扬,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比卡车运输显著节约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
智能监控: 系统配备先进的在线监测装置(如防撕裂、跑偏、堵料传感器)和集中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报警和智能调度,保障运行安全可靠。
精准装车:“吨”不虚发: 煤炭经由输煤廊道最终抵达快速定量装车站。这里是系统与外部运输的接口。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装车流程:列车车厢在装车站下方匀速通过,精密的定量给料装置和溜槽根据预设参数,将煤炭快速、均匀、准确地装入每一节车厢。先进的称重系统确保装车吨位精确无误,避免超载或亏吨。整个装车过程高效、精准、自动化程度高,一列万吨级运煤列车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装车。
“这套系统简直就是工业艺术的杰作!”实践团成员陈同学在听完介绍后由衷赞叹,“从破碎到输送再到装车,环环相扣,高效智能,完美诠释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魅力。特别是那条‘钢铁巨龙’,无声无息间就完成了煤炭运输的壮举,让人深感震撼。”
实地感受:能源脉搏的强劲跳动
为了让成员们有更直观的感受,讲解结束后,负责人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输煤廊道关键节点和装车站控制室进行近距离观察(或在安全许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外部瞭望)。
在输煤廊道旁,成员们仰望着这条庞大的“钢铁巨龙”在支架上平稳运行,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是大地的脉搏,传递着澎湃的能源力量。封闭式设计有效抑制了粉尘,体现了环保理念。
在装车站控制室内,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装车流程、设备状态、煤流数据等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台进行精准控制,整个装车过程如行云流水,尽显科技管理的魅力。看着满载“乌金”的列车缓缓驶离装车站,驶向远方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成员们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青春启迪:守护能源“大动脉”,担当报国新使命
探秘胜利东二矿的运煤系统,为“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成员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理解能源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煤炭开采出来,如何高效、经济、环保地运出去,是能源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运煤系统就是这条“生命线”的硬核支撑。
感受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 从巨型破碎机到智能输送带,再到精准装车站,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创新的智慧。科技是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领悟高效协同的系统思维: 运煤系统是采、破、储、运、装的高度集成与协同。它启示未来的能源人,必须具备全局观和系统思维,才能驾驭复杂的能源生产体系。
坚定专业报国的信念: 这条高效运转的“钢铁动脉”,不仅是煤炭外运的通道,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维护好、优化好这样的系统,就是新时代能源人的光荣职责。
“以前只知道煤炭要运出去,今天才真正理解了这背后庞大的系统工程和技术含量。”实践团成员赵同学感慨道,“这让我们更加明确,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未来才能为守护国家的能源‘大动脉’贡献力量!”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将把对这条“钢铁动脉”的认知与震撼,转化为钻研动力,立志成为未来能源运输领域的技术尖兵,让青春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畅通的壮阔事业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