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五四村乡村振兴的蝶变实践与活力密码

时间:2025-07-02 22:00:41 关注:
7月2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竹”梦五四暑期实践队走进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深度探寻这座村庄在数字化创新、生态经济融合、民生改善等维度的蝶变密码,见证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五四村作为 “两山理论”的鲜活样板,将广袤竹林与旖旎自然风光转化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动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宿依山而建,不仅成为乡村美景的有机组成,更以个性化服务吸引八方游客。骑马驰骋绿野、弯弓体验传统射箭、酣战真人 CS 等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既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又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业态繁荣,形成了 “旅游 + 消费” 的良性循环。村民们积极参与生态经济建设,通过售卖特色花种、优质农产品,拓宽增收渠道,不少家庭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一栋栋崭新的别墅拔地而起,见证着乡村的蜕变。而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地,更为发展注入新活力。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在保障基本收益的同时,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的选择外出务工增长见识,有的留乡创业实现梦想,实现了村民与乡村发展的 “双赢”。
 
行走在五四村,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空气与满目葱茏。采访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纷纷感叹:“环境真是越来越好啦!”“嗯,是干净多了,连溪水都清亮了不少!”这些朴实的言语,道出了村庄生态持续向好的真切变化。这份“净”与“美”的背后,是村民环保意识的显著提升。自全国推行垃圾分类以来,五四村村委会迅速响应,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实践。通过持续的宣传和细致的指导,垃圾分类理念在村庄深深扎根。如今,村里十三四岁的青少年们,早已将垃圾分类内化为自觉行动,主动分拣、准确投放已成为她们的生活习惯。从“被引导”到“主动做”,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尚正在这里代代相传。
 
队员们也采访到了五四村村委会成员赵星怡,她对我们说:”如今乡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村民的就业路径也随之拓宽。对于村庄发展经验的话,“千万工程” 的实施堪称关键转折点。项目启动时我尚在求学阶段,却仍清晰记得乡村面貌的蜕变轨迹:起初从清理路边杂物、整治河道垃圾入手,逐步推进到家家户户参与环境整治,如今村内垃圾分类体系完善、溪流清澈见底。生态环境的提质升级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带动民宿经济与特色餐饮蓬勃发展,村民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 的愿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此次我们走进五四村,深刻感受到五四村正在进行的这场乡村蝶变。生态经济让资源变现,基础设施升级让生活便捷,而村民们“盼发展、敢创新”的精气神,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五四村正用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最动人的篇章。未来,五四村将在生态沃土上持续耕耘,以蓬勃生机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作者:甘永琪;谢依婷;高宏蕾 来源: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竹”梦五四暑期社会实践队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