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渔你共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9位成员抵达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并通过长途跋涉抵达天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辰公司),围绕“石淙渔业全产业链调研”的主题,对天辰公司的上游鱼苗培育与出口开展调研。

当天下午,在天辰公司会议室简要沟通走访目的后,负责人杨刘先生便带领队员前往育苗车间。途中,他详细介绍了车间的“核心设施”——蓄水池、培育池、孵化池,三者相互配合,构成鱼苗生长的完整“生命链条”。随着杨刘生动地讲解,实践队队员们对现代化鱼苗养殖体系有了初步认识。

鱼苗养殖的成功,不仅依赖优质鱼种,更在于养殖环节的精准管理。杨刘向实践队员详细展示鱼苗的过筛分池培育过程:由于同一池鱼苗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为防止大鱼苗吞食小鱼苗,避免小鱼苗因抢食不到而发育不良,工作人员需定期用9.5朝和10.5朝的筛子进行筛选。筛选后的鱼苗,会经过精准称重,确保每个池子的鱼苗数量均匀,再分入不同养殖池。如此精细化操作,如同为鱼苗量身定制成长环境,让它们在适宜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正如杨刘所说:“渔业养殖没有捷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把控,这既是对鱼苗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事业的负责。”从优质鱼种的选择,到养殖环节的精准管理,再到病害的科学防治,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共同构筑起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坚实桥梁。

“国内鱼苗培育行业的关键是什么?”实践队员周致丞提问道。杨刘以十余年深耕经验指出两大“硬杠杆”:水质标准和鱼种质量,即“水质是生命线,鱼种是敲门砖”。
“渔业不是‘靠天吃饭’,而是‘靠技术生金’。”杨刘寄语新人:选址重水源,个人更须具备吃苦精神与长线思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他眼中,这些鱼苗不仅是商品,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承载着产业发展与共富的愿景。
本次实践在合影中落幕。半天体验里,队员们既领略了石淙镇的水乡风光,更沉浸式解码了水产育苗的全流程。未来,“渔你共富”实践队将继续深耕渔业产业,破译渔业产业链密码,与石淙镇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