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参观刘集纪念馆,探寻红色记忆
时间:2025-02-11 12:30:51 关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闪耀着璀璨光芒。“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以及探寻红色历史的强烈渴望,于[具体日期]踏上了前往山东东营广饶县大王镇刘集纪念馆的参观与拍摄之旅,旨在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自身的历史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刘集纪念馆坐落于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刘集支部的诞生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馆内珍藏着我国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这一珍贵的文献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星星之火,为这里的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踏入刘集纪念馆,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主体映入眼帘。团队成员们纷纷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外观。这座建筑以质朴的风格,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引领人们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走进主展厅,丰富多样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扑面而来。一幅幅生动的历史黑白照片,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面容。他们身处艰苦环境,却怀揣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了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从早期党组织的艰难建立,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在文字、图片与实物的相互映衬下,如同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在团队成员眼前徐徐展开。成员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轻声讨论,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介绍,仔细端详每一件展品,用相机捕捉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特别是展示中共刘集支部成立过程的展区,那模拟会议场景的雕塑栩栩如生,党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商讨革命大计,眼神中透露出的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仿佛穿越时空,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那个热血沸腾年代的革命激情。
紧接着来到中共刘集支部旧址复原陈列展厅,这里按照当年的真实布局进行精心复原。土坯房、简陋的桌椅,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却生动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条件。屋内陈列的煤油灯、旧书籍等物品,无声地见证着先辈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艰难探索。团队成员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珍贵物件,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的坚韧与执着。
而《宣言》特色展厅作为整个纪念馆的核心区域,更是吸引了团队成员们的目光。其中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静静陈列在展柜中,散发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成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重要指引,点燃了广大农民内心的革命之火。工作人员详细讲述了《宣言》在刘集的保存与传承故事,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并用相机拍摄下相关资料,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守护真理,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伟大精神。
通过此次参观与拍摄活动,“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收获颇丰。在历史知识层面,团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中共刘集支部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农村党组织在革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早期党员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到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让团队成员对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伟大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在精神层面,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团队每一个人。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先辈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将激励团队成员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勇往直前,坚定前行。
当然,在参观过程中,团队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参观当日,部分展示设施略显陈旧,一些多媒体展示出现卡顿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体验。此外,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多,讲解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导致部分游客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经过讨论后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展示设施的更新投入,积极引入更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增强展示效果;同时,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专业的讲解员,提升讲解服务质量,让更多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此次刘集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触动心灵的红色洗礼。“红韵传四海,遗风颂九州”团队在追寻历史足迹的过程中,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红色历史,并用手中的相机和笔,将更多的红色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那段光辉的革命历程。同时,团队也期待刘集纪念馆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