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不了的乡情:苦果老师专访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周博雅

  黄土高原的风里,总裹挟着两种气息——土地的厚重与生命的倔强。苦果老师,这位扎根黄土地的农民作家,便如同一株在沟壑中生长的酸枣树,将半生的苦涩与甘甜都酿进了诗行与文字里。近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与苦果老师促膝长谈,听他讲述笔名背后的故事、创作路上的坚守,以及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不了的乡情”。
    
图为苦果老师接受实践团采访  杜豫贞摄
从“苦果”到黄土地的一颗果:笔名里的人生况味
  “苦果这名字,起初和土地没关系,只和一段人生有关。”谈及笔名的由来,苦果老师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岁月的沉淀。1986年,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让他给自己取了“苦果”这个名字,“那时就想,这辈子大概就是颗苦果了”。
  在此之前,1984年,他的第一首诗发表在《长安杂志》上,与贾平凹同刊——“他在最前边,我在最后边”。这个细节里藏着一个农民作家最初的文学憧憬,“当时就想,哪天能‘翻过来’站在前边多好”。
  四十年过去,这个“排名”未变,但他的文字早已在黄土地上扎下了根。
  中途曾有陕西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建议他改名为“青山”,说“苦果”从玄学上看不够吉利。他试了三个月,最终还是改了回来:“人都不知道青山是谁了。”如今的“苦果”,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指向——“我把自己看成黄土地上的一颗果子,由苦变甜,甜过了头反而会酸。”这种对“苦”的接纳与转化,成了他文字里最动人的底色。
  从民办教师到驾驶员:泥土里长出的创作灵感
  “我做过10年民办教师,后来又当驾驶员,这辈子就没离开过土地。”苦果老师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黄土地展开。2008年,他靠开车打工挣的4000多元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不了的乡情》。“当时觉得自己了不得,还上街自己卖书呢。”
  这部诗集的诞生,意外地改写了他的创作方向。起初他想以《我是你的爱人》为书名——这组诗以男女双重视角书写情感与尊重,曾引发读者热议。但在铜川作家郭建民的建议下,他最终定名为《不了的乡情》。
  此后,他的创作愈发扎根乡土:散文集《那年腊月》里,字里行间都是对故乡的怀旧;小说集《你是天边一抹霞》虽以爱情为题,却处处可见乡村生活的肌理。
  他说,“不管是乡村题材也好,爱情题材也好,他都是有一种真情,他也是有感而发,他不是凭空在那里杜撰。所以说我说这两个是没有边界的。能写小说他就能写散文,这个是相通的”
  从广播匣子到短视频:与时俱进的乡土声传
  2007年、2009年,他两度作为嘉宾做客陕西广播电视台,从“听广播的人”变成“播广播的人”,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感慨万千。
  那时,他的诗歌通过电波传到果园里、田埂上,“咸阳、铜川种苹果的老乡,挂着收音机听我读诗,这是多美的事”。时代在变,传播方式也在变。从最初手写稿件、用不联网电脑存U盘到网吧上传,到后来用手机敲坏5部手机,再到如今入驻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苦果老师的“与时俱进”里藏着对文字的敬畏。“现在我在全民K歌有一万粉丝,今日头条是认证作家,西瓜视频有1.5万粉丝,总阅读量119万了”。
  这种“看见”,本质上是对乡土声音的坚守。他发现,如今进城的年轻人总怀念“母亲做的酸汤面”,拍抖音记录回乡的路——“这就是故乡的情愫,就是这个乡愁。这个时候就是写乡愁的时候。农村题材永远不会消失。”
  从王老九到新一代:农民文学的接力与传承
  “王老九的精神不能丢。”谈及陕西农民诗歌的传承,苦果老师语气凝重。上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王老九用“吃饭想起毛主席,走路想起毛主席”的朴素语言歌颂时代,成为陕西农民诗歌的标杆。后来,李强华拜王老九为师,1983年创建画乡诗社,用油印机印出“泥腿子诗刊”;章立发起西北五省农民诗歌大赛,994年成立陕西农民诗歌学会……
  “我1983年加入画乡诗社,后来在学会当副会长、秘书长。”苦果老师亲历了农民诗歌的起伏,“2007年章立会长去世,学会差点散了,郭建民和我去民间事务管理局重新登记才保住。”如今,学会的公众号已办到816期,纸质杂志《陕西农民诗歌交流》仍在刊发新作。
  创作的热情: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昨天天热,一上午就写出给你们的诗......灵感来了,一气呵成。”苦果老师的创作热情从未因年龄减退。他认为,诗歌需要“有一种悲愤”,要有一种“非吐不可”的冲动,“就像岳飞写《满江红》,那是悲愤到了极致”。对年轻人,他的建议实在又恳切:“写散文、小说可以,写诗得有点生活的苦与痛,不然就是无病呻吟。”
  采访结束后,他拿出几本著作分赠众人。
  他是黄土地的一颗果,苦过、甜过,最终把自己酿成了一杯醇厚的酒,醉了故乡,也醉了每一个念着乡愁的人。而那份“不了的乡情”,终究能在他的文字里,找到永远的家。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