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春聚力推普行,红色基因共传承——大连民族大学青春筑梦行三下乡小分队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3 关注:

来源:阿尼拉·奴尔江

7月15日至8月12日,青春筑梦行三下乡小分队前往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推广普通话、挖掘特色产业、访谈基层人物、传承红色记忆等形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前期,团队做了充分准备。组建线上调研小组,针对三地普通话推广的差异化问题设计问卷,如新疆的j、q、x音靠后问题,贵州的平翘舌问题,内蒙古的儿化音问题等,并实地走访乡村、学校、社区,形成调研报告。同时,准备了50个常用词汇打印件、拼音卡片等推普物资,以及宣传海报等宣传物资,还与三地相关部门、红色机构对接,搭建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平台。


  
  在“家乡我代言”特色产业推广中,团队重点挖掘了新疆三文鱼养殖产业。成员们前往三文鱼养殖场,向专业人员详细了解养殖、生产及促销全过程,拍摄系列短视频,由团队成员和当地居民共同代言,在各平台发布,助力拓宽销售渠道。
  
  “扎根者说”人物访谈环节,团队采访了伊犁州尼勒克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大使松哈尔老师。通过面对面交流和跟拍日常,记录下他13年如一日推广普通话的坚守与理想,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字和短视频发布,并制作专题展览巡回展出。
  
  “红色记忆”抗战主题行动中,团队成员分头行动。王子蕙来到云南陆军大讲堂,陈禺妃参观东北抗联博物馆,李婉宁走进巴林左旗镇烈士陵园,了解家乡抗战历史与英雄事迹。期间,他们还向一同参观的群众进行推普宣传。

  
  推广普通话是团队的核心任务,成员们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精准且富有温度的推普工作。
  团队成员萨拉木来到喀什古城,向当地居民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现场示范等方式,引导大家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普通话。
  针对山区儿童,团队成员阿尼拉深入山区,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结合前期准备普通话学习游戏道具,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普通话。同时,她还专门举办了一场主题宣讲,用生动的案例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学好普通话对拓宽视野、促进各民族交流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学好普通话的意识。团队还集资购买了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注音版、图文版国学经典图书,捐赠给山区小朋友,每位成员都手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有鼓励的话语,还有简单的普通话学习小技巧,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针对山区妇女,团队成员们不畏路途艰辛,跋山涉水走访家家户户,开展一对一针对性教学。考虑到她们的日常需求,教学从最基础的内容入手,比如常用生活词汇的发音和简单句子的表达。成员们耐心地逐字逐句教读,反复纠正发音。而“教会大家写自己的名字”是其中极具意义的一件实事,很多妇女之前从未写过自己的名字,成员们握着她们的手一笔一划地教,直到她们能独立写出。这个过程不仅让她们掌握了一项基本技能,更增强了她们学习普通话的信心。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多维度的行动,不仅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交流交融贡献了青春力量,也让团队成员在深入基层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的认识。未来,小分队将继续总结经验,持续关注基层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诠释爱国情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