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晨光熹微。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银龄暖阳”志愿服务团队的同学们,怀揣着精心准备的爱心物资,带着青春的朝气与热忱,踏上了前往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蒋疃敬老院的旅程。一场以“数字赋能暖夕阳,青春奉献助夕照”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就此展开,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的历练,更是一场跨越年龄鸿沟的温暖对话与心灵碰撞。

图一:团队成员与敬老院负责人合影 摄影:高洁
抵达敬老院后,团队首先与院长及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的对接。随后,志愿者们便迅速投入到各项暖心服务中。他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像家人般亲切地拉着家常,全神贯注地倾听老人们讲述那些沉淀着岁月印记的故事。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一阵阵开怀的笑声,如同和煦的阳光,瞬间驱散了院落的宁静,温暖了每一位老人的心田。贴心的志愿者们还仔细地为老人们清洗水果、递上温热的牛奶,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着浓浓的关怀。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更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耐心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那份细致入微的体贴,让老人们眼角眉梢都洋溢着舒心的笑意。
图二:团队成员细心为老人清洗水果 摄影:高洁

图三:团队成员热情地将水果、牛奶送到老人手中 摄影:高洁

图四:团队成员悉心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 摄影:高洁
健康是晚年幸福的重要基石。团队成员们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们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并化身“健康小助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老人们关于日常保健的种种疑问,为老人们的健康增添了一份安心保障。看着血压计上稳定的数字,听着志愿者们的暖心叮咛,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安心的笑容。
图五:团队成员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并解答疑问 摄影:高洁
在数字赋能环节,志愿者们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了智能手机应用普及课程。他们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指导老人们如何进行视频通话,让亲情“面对面”;教他们如何拍照记录美好瞬间;引导他们浏览新闻、了解天下事。面对这道无形的“数字鸿沟”,老人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戴上老花镜,手指在屏幕上略显笨拙却无比认真地滑动着,不时提出“这个按钮是干嘛的?”、“怎么找到我儿子?”等问题。在志愿者们一遍遍的示范和鼓励下,老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也能掌握这些“新玩意儿”,当成功拨通第一个视频电话,看到屏幕那端熟悉的面孔时,满足的笑容如同孩子般纯真灿烂。
图六:团队成员进行数字技术普及 摄影:高洁
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志愿者们还挽起袖子走进敬老院的厨房,虚心向大厨请教,热火朝天地参与到午餐的准备工作中。洗菜、切配、帮忙打下手……大家分工协作,欢声笑语与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厨房里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和爱心暖意。一顿饱含心意与祝福的丰盛午餐,让老人们在味蕾上也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深情厚谊。
图七:团队成员为老人准备餐后水果 摄影:高洁

图八:团队成员与厨师长合影留念 摄影:高洁
夕阳西下,活动在依依惜别中落下帷幕。此次淮北师范大学“银龄暖阳”暑期实践活动,如同一股青春的暖流,为蒋疃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欢乐与温暖。对志愿者们而言,这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倾听岁月的回响中,他们读懂了责任;在跨越数字的鸿沟时,他们践行了所学;在每一次真诚的互动里,他们收获了奉献的纯粹快乐与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数字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奏,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新色彩,拓展了他们的社交边界,也在实践中锤炼了沟通协作能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青春赞歌。未来,“银龄暖阳”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将爱与科技的温暖送到更多老人身边,助力他们拥抱更加幸福、多彩、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通讯员: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