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非遗润童心,七彩绘乡情——安财学子暑期志愿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关注:

来源:浮云游子团队

         为厚植青少年文化根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7月20日,安徽财经大学浮云游子团队走进安徽省蚌埠市东风村儿童之家,开展"童心探非遗"主题实践活动。团队历时半月精心筹备,精选面塑、楹联创作等极具互动性的非遗项目,携带数百件特色材料深入乡村。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让传统技艺在少年指尖绽放新彩,在童声笑语中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书法交流:于墨香间书写传承温度
  书法课上,队员王晨带着孩子们握笔、蘸墨,从最基础的“一”“人”字练起。8岁的小嘉握着毛笔有些紧张,笔锋颤抖,王晨轻轻扶住她的手:“别着急,就像走路一样,一笔一笔慢慢走,墨色会听你的话哟!”亲切的话语让小嘉放松下来,笔画逐渐变得流畅。
  书写“家”字时,孩子们的讨论格外热烈。“我家有小狗,想在‘家’字旁边画小狗!”“我的‘家’要有爸爸妈妈的笑脸!”队员们顺势引导,讲述汉字演变与家庭文化的关联,小泽写下“家”字后,认真说:“我要把这幅字贴在奶奶床头,让她知道我很爱‘家’”。墨香里的对话,让生硬的笔画练习变成了情感传递,让书法这一非遗技艺,在孩子心底种下“传承+情感”的双份种子。
剪纸互动:在对话中剪出创意天地
  活动伊始,剪纸环节便充满童趣。队员们手持红纸,从简单的“五角星”“小花朵”教起,7岁的小宇却突发奇想:“老师,能剪个会飞的房子吗?就像动画片里那样!”面对孩子的奇思妙想,队员李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蹲下身与他探讨:“那会飞的房子要长翅膀吗?窗户想设计成爱心形状,好不好呀?”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小宇的创意化作纸上灵动的图案,引得周围孩子纷纷效仿,“我要剪会游泳的大象”“我做带翅膀的书包”,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剪纸作品童趣满溢。
  互动里,队员们发现孩子对“连年有余”图案好奇,便结合谐音故事讲解,当听到“鱼”代表“富余”,9岁的晓萱眼睛发亮:“我要剪鱼送给奶奶,希望奶奶的菜篮子永远装满!”简单对话串联起文化寓意与生活情感,让非遗不再是遥远的“老物件”,而成了孩子们表达爱的载体。
交流分享:以童真视角感悟文化传承
  活动尾声,孩子们围坐分享感受。小宇举着“会飞的房子”剪纸说:“原来旧纸片能变出这么多故事!”晓萱捧着“鱼”作品笑言:“我学会用剪刀‘画画’啦!”队员们倾听着童言童语,深知非遗传承的新活力,正藏在这些不加修饰的感悟里。
  东风村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们用聊天、互动的方式教非遗,孩子听得懂、喜欢学,这种‘玩中学’的模式,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孩子心里。”浮云游子团队成员也感慨,原本想传递非遗知识,却收获了孩子们最纯粹的文化共鸣——当非遗与童真碰撞,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模样。
  此次非遗课堂,安徽财经大学浮云游子团队以“对话+互动”为桥梁,让乡村儿童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年轻化、趣味化”非遗传播路径,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小知音”,让非遗传承在童真互动中持续“破圈”生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