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份文件材料归档完毕,窗外的夕阳正为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融创基地的门牌镀上暖光。作为“社计研行”硕博服务团队队长,回望这近六十天的实践旅程,九人团队的足迹从德州到烟台,从赛事服务到智库建设,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也让我对“专业如何扎根现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我们的工作从参与赛事支持开始。在德州市志愿服务大赛期间,团队主要负责协助赛事的基础统筹工作。大家分成小组,有的核对参赛项目的基础信息,确保每一份材料都准确无误;有的协助组织参赛团队的签到与沟通,及时传递赛事流程安排。记得那次为了赶在截止日前整理完所有参赛项目的清单,我们在办公室里一起核对到晚上,打出近百通电话。虽然累,但看着整齐归类好的资料,没人抱怨。后来到德州市、烟台市的社区工作者技能大赛,我们梳理材料、帮忙布置比赛场地、维护现场秩序,为赛事的顺利推进搭把手。
相比赛事服务的节奏紧凑,参与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专家智库的工作更需要耐心。我们的任务不算复杂,却很考验细致度——慧晨等人负责整理智库所需的基础文献,把与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案例资料分类归档;晓凡和林杉协助统计入驻中心的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准确对应。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看着自己团队的工作能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撑,那种成就感远超预期。
此刻合上文件袋,心中满是踏实。这两个月,九个人从最初的略显生疏,到后来配合越来越默契,每个人都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坐标。这份收获无关荣誉,而是作为山大哲社学子,用专业能力为山东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添砖加瓦的满足感。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带着专业敬畏心,一步一个脚印走进现实,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协作、懂得责任。未来,我们将带着这段实践的思考,继续在专业道路上深耕,也期待能有更多机会,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