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嘉兴大学香韵绘桐坞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开展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团队通过探访朱德纪念室、元帅茶园和画外桐坞美术馆等文化地标,挖掘出“特色文化+非遗技艺+艺术创新”的乡村振兴模式,为传统村落文旅事业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画外桐坞美术馆:艺术与茶香交织的独特景观
实地考察活动开展当日,考察小组的成员们心绪激荡,满怀热忱——在画外桐坞美术馆,团队成员欣赏了众多来自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研究生作品,馆内国画大师挥毫泼墨,山水画跃然纸上,让成员们大饱眼福。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村已吸引90个艺术家工作室入驻,形成“家家有画室、户户飘茶香”的独特景观。
元帅茶园: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元帅茶园,实践团队见证了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这片占地200亩的生态茶园,如今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游客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全流程视频,非遗技艺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活态传承”。实践团队还参与“茶非遗”工坊体验,茶农现场演示传统炒茶工艺,“木锤捶打20下、晚粳米与糯米3:7配比,这是朱德委员长当年教我们的‘年糕茶’秘方”。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成员们了解到“抖、搭、搨、捺”炒茶四绝,体验了部分炒茶工艺环节,“炒青环节很累,需要人工不停地揉捻,但看到成果后还是很欣慰”。
朱德纪念室:红色文化借助科技实现活态传承与沉浸式体验
朱德纪念室展示了朱德元帅四次视察外桐坞的故事,外桐坞村巧妙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旅游IP:在元帅亭设置AR互动装置,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朱德与村民共制年糕的全息影像。走进朱德纪念室,成员们驻足于图文展板前,观察当年朱德元帅与村民交流时用过的物品,大家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沉浸式观看起那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光影交错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真切感受到那段红色历史的温度与力量。红色文化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对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青年存在天然隔阂,红色文化传承的困境,本质是传统价值体系与现代传播生态的适配问题。外桐坞村的实践表明,破解难题需把握的关键在于以现代技术打破时空壁垒,让红色文化从“博物馆里的展品”转变为“可体验的生活方式”,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认同感”,使其传承方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不仅跳出书本理论的局限,在真实的乡村场景中直观理解推广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更在与茶农、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动中,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乡村发展的活力。同时,团队也体悟到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现代的盲目追随,而是让文化遗产在创新中传承,让现代技术服务于文化传播。通过亲身体验炒茶技艺、操作数字化传承工具,成员对“传统与现代融合”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这为团队未来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积累宝贵的一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