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漫过宏景院
盛夏的阳光炽热而明亮,怀揣着期待与热忱,我投身于张家港宏景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如同一幅斑斓的画卷,在时光的流淌中徐徐展开,每一笔都书写着成长与感悟,让我在实践的土壤里汲取养分,收获蜕变。
初到张家港宏景院,陌生的环境既带着几分新鲜,又隐隐透着挑战。踏入实践场地,规整的设施、忙碌的身影,瞬间勾勒出这里的工作氛围。我所在的实践团队,围绕宏景院的文化传承、社区服务拓展等任务展开工作。作为团队一员,我首要的是快速融入,明晰自身职责。
我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从宏景院的历史底蕴聊起,它承载着当地民俗文化、公益服务的使命,多年来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平台与各类便民服务。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实践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传承与延续这份温暖的社会价值。我积极参与前期调研,走访宏景院周边社区,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居民对宏景院服务的需求与期待。在调研中,一位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宏景院的戏曲表演是我们这些老伙计的念想,就盼着能常办、办好。”这话深深触动我,也让我明确,要在文化活动策划等工作里发力,回应居民期待。
在文化传承板块的实践,是一场与传统、与居民心灵对话的旅程。宏景院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当地的评弹、非遗手作技艺等。我们计划打造一场民俗文化体验周,我负责评弹表演的协助与推广工作。

为了让评弹演出更贴近居民,我深入了解评弹艺术特点,向宏景院的文化传承人请教。跟着老师学习,我才知道评弹的唱词讲究、曲调韵味悠长,背后是一代代艺人的坚守。我协助整理演出曲目,筛选出《啼笑因缘》《珍珠塔》等经典选段,同时尝试结合现代元素,为评弹解说词增添通俗易懂的背景介绍,方便年轻观众理解。
在推广过程中,我和团队成员走进社区、学校,张贴海报、现场讲解。记得在社区宣传时,几个年轻人最初一脸疑惑:“评弹?没听过,会有意思吗?”我便现场播放一段评弹音频,用准备好的通俗解说,讲曲目里的故事,慢慢吸引他们驻足。看着他们从好奇到感兴趣,主动扫码关注活动信息,我明白文化推广需要耐心与创新,要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受众之间的桥梁。
文化体验周举办时,我在现场协助秩序维护、引导观众就座。当评弹艺人的悠悠曲调在宏景院响起,台下老人闭目聆听,脸上满是沉醉;年轻人虽有些懵懂,却也安静欣赏。演出后,一位年轻人找到我说:“原来评弹这么有味道,故事和旋律都能打动人。”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果,文化传承的种子,在不同年龄层的心中开始发芽。这也让我懂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未消散,只要我们以恰当的方式传递,就能收获共鸣,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从对评弹一知半解,到能侃侃而谈其魅力,是实践赋予我的成长,让我成为文化传承小小的接力手。
宏景院的社区服务工作,聚焦于关爱老年群体、助力社区环境优化等方面。我参与了老年关怀活动,每周定期陪宏景院周边社区的独居老人聊天、帮他们做些家务。

第一次走进李奶奶家,昏暗的房间、简单的陈设,奶奶看到我们时眼中闪过的光亮,让我心头一酸。陪奶奶聊天,听她讲年轻时的故事,讲对子女的牵挂,我耐心倾听,用手机给她放子女发来的语音消息,帮她调整手机字体,教她使用视频通话。慢慢的,每次去奶奶家,她都会提前准备好水果,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来了奶奶高兴”。这些点滴互动,让我体会到陪伴的力量,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帮助,更是心灵的慰藉,而我能做的,就是用时间和真诚,给他们带来些许温暖。
在社区环境优化项目里,我和团队成员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与实际操作指导。我们制作生动的垃圾分类手册,在宏景院广场设点讲解。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比如一位大叔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直言“搞这些没用”,我就拿着手册,结合实际案例,跟他说垃圾分类对环境、对后代的好处,带他参观宏景院的垃圾分类示范点。渐渐的,大叔不仅自己主动分类,还帮着跟邻居宣传。看着社区里垃圾分类投放越来越规范,垃圾桶周边不再脏乱,我感受到社区服务中“改变”的不易与价值,每一次沟通、每一点努力,都在推动社区变得更美好,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不同居民沟通,用行动带动改变。
实践中并非事事顺遂,团队协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文化体验周筹备后期,因场地协调问题,演出时间临时变动,而部分宣传物料已按原时间制作。得知消息时,大家都有些慌乱,毕竟重新宣传、通知观众是不小的工作量。
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迅速调整心态,和成员们一起头脑风暴。我们分工明确,有人联系已通知的观众重新告知时间,有人修改线上线下宣传内容,我负责重新设计并打印部分海报。连续几天,大家加班加点,虽然疲惫,但没人抱怨。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担当,有人主动承担最繁琐的观众回访工作,有人熬夜赶制新宣传图。最终,文化体验周顺利举办,观众虽因时间变动有所减少,但到场的都给予高度肯定。这次挑战让我明白,团队协作就是在困境中相互支撑,每个人发挥所长,共同攻克难题。我也从最初依赖他人安排工作,到主动思考解决方案、积极承担任务,在协作中提升了自己的责任感与应变能力。

回顾在张家港宏景院的暑期社会实践,从初来乍到的迷茫,到逐渐融入后的专注投入,每一步都满是收获。我在文化传承中触摸到传统艺术的温度,在社区服务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团队协作中领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在文化推广时,对年轻群体的长期吸引策略思考不够深入,后续可以探索线上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持续传播;在社区服务沟通中,偶尔还是会因心急没能充分理解居民需求。但这些不足,正是我继续成长的方向。
这段实践经历,让我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真切体会到社会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它让我明白,个人的力量虽小,却能汇聚成温暖社会的光。未来,我会带着在宏景院收获的成长与感悟,继续投身社会实践,以更成熟的姿态,去传递文化、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也期待下一次实践,能续写更多温暖与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