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青春印记 —— 上海知青纪念馆探访记
发布时间:2025-08-19 关注:
来源: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盐渎芯传”赴江苏盐城革命老区红色研探团
走进上海知青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燃烧的青春岁月撞个满怀。主展馆里,1968年的上海至大丰火车票泛着岁月的黄,帆布背包上“上山下乡”的字迹仍清晰可辨,这些实物与动态投影交织,让人直观感受到数万青年背井离乡时的决绝与憧憬。
在集体生活复原区,土坯墙围起的知青宿舍里,大通铺、煤油灯、墙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语录,勾勒出简朴却充满力量的生活场景。试着在煤油灯下抄写语录时,指尖触到灯盏的温热,忽然懂了知青们在艰苦中为何仍能坚守——那是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念。
知青前辈的讲述更让历史有了温度。李奶奶家书中“被老乡夸不娇气”的自豪,张爷爷“跳进冰水堵渠口”的决绝,让展馆里的锄头、饭盒都有了故事。这些曾是城市里的少男少女,把青春献给了盐碱地,用奋斗诠释了“奉献”的分量。
走出展馆,周边农场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知青后代小王说“土地不会骗人”,这朴素的话道尽了知青精神的内核。原来,奋斗从不是过去式,而是代代相传的接力棒。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当从那些补丁衣服、泛黄家书中,汲取“扎根大地”的力量,在自己的赛道上续写青春的奋斗之歌。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