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在张家港河阳地区传唱千年的河阳山歌,被誉为 “中国民间歌谣活化石”。为探寻这一非遗文化的当代传承路径,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古韵新声,寻歌河阳” 实践团,于 2025 年盛夏奔赴张家港八镇,以青春之力叩响古老歌谣的门扉,用脚步丈量文化根脉的深度。
薪火初燃:笔墨间的文化共振
6 月 30 日,实践团启动筹备工作。集中学习时,队员们梳理河阳山歌的千年谱系,在热烈研讨中擘画实践路线。当投影幕上展开泛黄的歌谣图谱,年轻学子肩头便扛起了沉甸甸的传承使命。笔记本上密布着音律符号与方言注音,讨论声穿透暮色 —— 这是青春与古老文化的首次心跳共鸣,为寻歌之旅埋下滚烫的伏笔。
溯源问道:与时光守护者的对话
7 月 2 日,实践团走进河阳山歌馆,馆长带着岁月沉淀的热忱接待了他们。展柜里的手抄本泛着时光的光泽,馆长轻抚册页讲述收集历程:“每首山歌都是祖辈镌刻的文化基因。” 队员们凝视着泛黄的纸页,仿佛听见穿越千年的和声;在老师傅的指引下,他们执谱学唱《斫竹歌》,让指尖触碰音律的温度,让耳畔回荡远古的回响。
踏歌八镇:让古调在乡野间重生
7 月 3 日至 11 日,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张家港八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书写传承新篇。
南丰镇的集市上,队员们手持图谱讲解《莳秧歌》的稻作密码,《织布谣》的清唱引白发老者轻拍节拍,孩童举着手机记录这 “会唱歌的乡愁”;凤凰镇山歌馆内,国家级传承人陈小妹手把手传授《娶亲调》的真假声转换:“要像新嫁娘抿嘴笑,声在齿间转,情在眼里流”,逐字校正的方言发音,被录音笔封存为珍贵的声纹档案。
创新的火花同样耀眼:杨舍老街的 “山歌接力挑战” 让路人共唱《斫竹歌》;大新镇百年槐树下,流行唱法改编的副歌段落拉开 “古树音乐会” 序幕;锦丰镇社区里,三代人合力重组歌词碎片,让百年时空在旋律中相拥。乐余镇、金港镇、塘桥镇的街头,青春唱腔裹挟吴地烟雨,与古朴曲调碰撞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尾声:薪火不灭,新声永传
当夕阳为塘桥镇戏台镀上金边,寻歌之旅暂落帷幕,却在时光里播下新的种子。录音笔里的声纹、掌心里的温度、街巷间的跟唱,都是文化传承的鲜活注脚。青春的脚步虽歇,河阳山歌的新篇正启 —— 那穿越千年的旋律,终将在一代代人的传唱中,永远明亮如星。
(作者:林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