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青鸟计划志愿者深耕社区公益实践 以爱为桥播撒教育星火

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青耘经世队

   8月17日,晴空之下的全福街道社区暖意涌动,经济学院青耘经世队的青鸟计划志愿者如约而至,以暑期公益托管活动为载体,在与孩子们的深度互动中,让“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育人理念落地生花,为这个夏日注入了别样的意义。为了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志愿者在前一晚便投入到精心备课中。面对搜集而来的海量资料,从打铁花那穿越千年的璀璨传奇,到济南面塑里藏着的匠心故事,志愿者逐字逐句梳理脉络,反复琢磨表达方式,力求将历史沉淀的厚重底蕴,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童真语言。他们深知,非遗传承的第一步是点燃兴趣,而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叩开孩子们好奇的心门,是这场教学的关键。

         课堂伊始,志愿者率先展开打铁花的讲解。起初,单纯的文字介绍显得有些枯燥,孩子们的反应较为平淡,探索欲并未被充分激发。然而,当视频画面中,铁花匠人将千余度的滚烫铁水奋力泼向夜空,刹那间,万点金星骤然绽放,化作漫天金红交织的绚烂花雨时,教室里的氛围瞬间被点燃。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原本懵懂的眼神变得专注而炽热,紧紧锁定着屏幕上那震撼的一幕。志愿者清晰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只待日后生根发芽。
         随后的济南面塑教学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志愿者拿出提前用粘土制作的“小面人”,从揉面的力道、塑形的技巧,讲到老艺人如何用一双巧手赋予冰冷面团鲜活生命的神奇过程。生动的讲解与鲜活的实物展示,让孩子们瞬间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凑近围观,一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亲手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面人”。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忙碌起来,粘土在他们手中渐渐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形象——有脚踏风火轮的哪吒,有憨态可掬的大白,还有各种奇思妙想的小创作。尽管这些作品的做工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童真与创意。看着眼前的场景,志愿者不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乐趣,更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学参与者”的责任与意义,那是一种将热爱与知识传递下去的使命感。


        当日下午,带领孩子们前往山东眼科博物馆研学的经历,成为了此次实践中尤为珍贵的一笔。出发前,孩子们就像一群被点燃的小烟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叽叽喳喳地围着志愿者问个不停:“博物馆里有巨大的眼镜吗?我们能看到眼睛里面的秘密吗?”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各种精密的测试仪器、形象的眼球结构模型便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写满了他们的脸庞。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自觉排起长队,依次进行视力检测、参与护眼小游戏,现场的笑声与惊叹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其中,一个小男孩在测完视力后,认真地拉着志愿者的手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躺着玩手机了,一定要好好保护眼睛。”这简单而真挚的话语,让志愿者深受触动——此刻,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化作了他们想要改变的决心。这份真实的转变,让志愿者更加确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价值,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颗注重健康、热爱知识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这场短暂的社区实践,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孩子们渐渐淡忘这个夏天曾有一群“临时老师”的陪伴。但对于志愿者而言,这段经历带来的感悟却无比深刻而鲜活: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在摇动孩子们求知之树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童真、信任与热情,深深摇动了志愿者心中关于热爱与责任的种子。未来,志愿者将继续以“摇动者”的姿态,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把知识与爱的星火不断传递下去,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