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毕摩古调吟诵祈福真言,彝寨新火照亮盛世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07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为期三天,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这一节日承载着祈福丰收、驱邪避灾的文化内涵,以火为魂,通过点燃篝火、火把巡游等仪式,象征光明与希望。活动中,彝族同胞身着绚丽服饰,跳起豪迈的达体舞,举办斗牛、赛马、选美等民俗竞技,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火把节不仅是彝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如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古老而鲜活的面貌,吸引着世界目光。  

在火把节筹备期间,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别为青年志愿者们开设了"彝族火文化"专题培训。年过六旬的彝族文化传承人阿西拉坡向志愿者们讲解火把节祭祀仪式的深层含义。"谢洋同学说,通过这次讲座不仅学到了节日服务的注意事项,更深刻理解了火把节'以火净心、以舞会友'的文化内核。培训还特别设置了彝族语言基础教学环节,帮助志愿者们掌握简单的彝语问候用语。


在昭觉县文化广场,数十名名志愿者正在彝族舞蹈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传统达体舞。培训现场,志愿者们反复练习"三步一抬"的基本步伐,不少当地居民也自发加入指导行列。负责本次培训的凉山州歌舞团编导曲比阿依介绍:"达体舞讲究围圈共舞,象征团结和谐。今年特别创新了'志愿者+村民'的结对教学方式,让文化交流更自然。"虽然谢洋同学的动作还不标准,但能亲身参与这样的民族舞蹈传承,他感觉特别有意义。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随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毕摩阿牛拉且的祈福诵经声,主会场高达8米的松木火堆被缓缓点燃。这张拍摄于西昌火把广场的照片记录了这一神圣时刻:身着传统祭服的毕摩手持法铃,在火光的映照下进行古老的祈福仪式;周围身着盛装的彝族群众与戴着志愿者袖标的大学生们共同见证。活动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点火仪式特别安排了青年志愿者代表参与传递火种,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新老传承。"现场数万名观众随即开始了彻夜的歌舞狂欢,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