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月的溧阳社区迎来暑热,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团委实践部的师生们以"实践育趣·安全铸防"为主题,通过冰粉制作与反诈教育的创新融合,在社区课堂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育人实践。这场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活动,既让孩子们收获了劳动创造的喜悦,也在寓教于乐中筑牢了安全防护意识。
晨光里的匠心:劳动教育中的创造启蒙
凌晨五时,实践团队已开始标准化处理食材:将隔夜冷藏的凉粉切分为透亮方块,采用无菌操作封装火龙果、芒果等新鲜果料,精确配比红糖浆浓度。当孩子们踏入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整齐陈列的消毒刀具、分装食材及操作流程图。在教师示范环节,志愿者通过"基底制作-果料造型-糖浆浇注"三步骤分解教学,重点强调刀具握持角度、食品保质期识别等实操要点。活动不仅培养了劳动技能,更通过"水果几何拼接""糖浆流体实验"等环节,激发青少年的空间想象力与审美创造力。
课堂中的警醒:安全教育下的思维重构
在反诈教育模块,团队构建了"案例解析-情景模拟-应急演练"三维教学体系。志愿者将近期高发的"游戏账号交易""虚假中奖链接"等12类诈骗手法改编为分级剧本,通过角色扮演引导青少年识别话术漏洞。在模拟"亲友借款"场景中,十岁的陈雨欣准确运用"身份核验四步法":要求对方说出家庭成员信息、共同经历细节、预留安全问答及视频验证。
实践中的共生:校社联动的教育新范式
活动设立的"成长档案墙"收录了34份实践感悟,其中"用双手创造甜蜜,以智慧守护成果"等留言,印证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成效。家长们支持此类实践常态化开展,观察到孩子们主动承担简单家务劳动。更值得关注的是,活动催生出"青少年反诈宣讲团""家庭甜品工坊"等衍生项目,形成可持续的教育生态。
这场实践印证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当知识走出课本,当教育回归生活,那些在劳动中萌发的创造力,在互动中沉淀的安全意识,最终将转化为守护成长的坚实力量。正如志愿者在总结报告中所述:"我们不仅传递知识,更在共同实践中见证教育本质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