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抗日山烈士陵园松柏肃立。"红色故事青年说"实践团队连云港小分队在此举行"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主题实践活动。在巍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前,全体成员列队肃立,向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意。塔顶的八路军战士塑像历经八十载风雨,依然保持着紧握钢枪、高举战旗的雄姿,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意志。

实践团队沿陵园八个坡段实地学习,系统了解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历程。在浮雕前,同学认真学习党的革命路线和发展历程,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三个法宝。

在符竹庭将军墓前,同学们驻足瞻仰。这位抗日名将15岁投身革命,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平型关战役、创建滨海抗日根据地等重要斗争,最终在1943年赣榆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将军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正是“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的生动写照。“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他是烽火中的铁血将领,是军政兼优的抗日英雄,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坚持奋斗,永不言败!”周高杰同学发出如是感慨。

行至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团队认真研读战斗史料。1943年3月,滨海军区官兵在此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面对敌舰炮火,彭雄、田守尧等16名指战员以简陋武器血战至黄昏,最终全部殉国。同学们不禁喟叹:“手榴弹对抗军舰,这是何等的勇气?这不畏牺牲、铁血报国力量至今仍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步入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画卷恢宏展开。从“奋起抗日,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到“千秋丰碑”,馆内完整呈现国共两党英烈共赴国难的壮举。"纪念馆陈列的1800余位烈士事迹表明,"纪念馆讲解员讲解道,"抗日山是一座由民族忠魂铸就的精神丰碑,见证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伟大历程。"面对一件件斑驳的遗物、一幅幅坚毅的面容,实践队员长久驻足,革命者矢志不渝的信念与无我无畏的气概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照片早已泛黄,但信念依然火热,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接过时代的重担,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队长张祥在抗日上烈士陵园前做出总结:“抗日山,是由1800多位烈士的血肉和忠骨雕琢而成的信仰丰碑,是由3576名烈士的英明和魂魄铸就而成的精神高地。这里,见证了一段烽火硝烟的历史岁月,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这里,连接着1942年与2025年,‘爱国爱党、奋战奋斗、无我无畏、图新图强’的抗日山精神将由我们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活动尾声,同学们拉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旗帜合影留念。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爱国爱党、奋战奋斗、无我无畏、图新图强”的抗日山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座山,不仅凝固了烽火硝烟,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抗战精魂。阳光洒满陵园,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当年轻的身影与不朽的丰碑同框,一幅传承与奋进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信仰之光,永不褪色。我们新时代青年将把抗日山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新时代征程中续写青春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