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盐路寻踪:从传承馆到盐场的千年技艺探访

时间:2025-07-17 19:32:54 关注:
  咸咸的海风携带着海的气味,拂过花岙岛上连绵不断的盐田。7月17日下午,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成员们来到花岙岛,参观晒盐技艺科普馆与花岙盐场。小分队深入这个非遗体验基地,围绕晒盐技艺探索、盐农精神感悟、研学活动开展与盐场实地体验,开启了一场“探寻千年晒盐技艺”的文化探访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晒盐技艺科普馆前的合影 闻俊凯摄
  一、传承不辍:古法晒盐里的千年文明密码
  “我们这的盐是纯天然的手工晒盐,这晒盐技艺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晒盐技艺科普馆的讲解员指着场馆内的盐场模型向小分队的成员们介绍道。花岙盐场作为浙江省最后的海盐盐场,仍然延续着最传统的晒盐方式。为了让访客深入理解盐场的结构和晒盐技术,讲解员引领着小分队成员体验了模拟的晒盐过程,并详细解释了晒盐的各个阶段:从引入海水开始,到露天卤水池的自然蒸发,直至地下卤水池的盐晶形成,每一步都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图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盐场构造与晒盐流程 闻俊凯摄
  二、初心不改:盐农们用汗水浇灌的古法传承
  通过观看视频,小分队的成员们亲眼看到了盐农们辛勤劳作收盐的情景。凌晨两点,整个花岙岛还在沉睡,盐农们却已在田头的灯光下紧张地收盐。“收盐不见太阳的,见太阳收盐说明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了。”晒盐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老徐坦言道。为保证海盐的产量和质量,老徐和盐农争分夺秒,他们必须抢在天亮前,把盐全部收上岸。越垒越高的盐堆,不仅是盐农们辛勤劳动的见证,更是他们对古法晒盐技艺坚守的执着体现。盐农们的故事让小分队的成员意识到,这份看似简单的晒盐技艺背后,承载着无数盐农世代的汗水与智慧,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坚守。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介绍花岙盐场的纪录片 闻俊凯摄
  三、文化浸润:研学活动让晒盐技艺活起来
  在讨论晒盐技术的研学旅行时,讲解员充满激情地解释说:“晴朗的日子里,我们会安排学生和其他游客首先参观展览馆,然后带他们前往盐田亲身体验,教授他们如何制作盐花和收集盐粒;若天气不佳,我们会组织游客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来领略晒盐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晒盐技艺,感受到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能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晒盐技艺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讲解员研学活动的相关内容 闻俊凯摄
  四、盐田履痕:探访中的观察与心灵触动
  走进花岙盐场,连片的盐田在阳光下铺展成晶莹的画卷。盐田被规整地划分成块,卤水在其中静静蒸发,边缘已凝结出细碎的盐粒。小分队成员们不禁为盐场的规模所惊叹着。“这一千多亩盐田,只有40多位盐农在此生产工作,他们的工作量得多大啊!”小分队成员汪同学感叹道。小分队成员们沿着盐田边缘缓缓行走,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海水的咸香,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来盐农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历史。他们仔细观察着盐田的结构,探讨着卤水蒸发的原理,对晒盐技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片盐田中,小分队成员们不仅见证了晒盐技艺的古老与智慧,更感受到了盐农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这份感悟将伴随着他们走出盐田,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印记。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花岙盐场 闻俊凯摄
  在这次花岙岛之旅中,海韵文耕小分队的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晒盐技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吸引力。从传承馆的历史回音到盐田中的真实痕迹,千年晒盐技术正以最简单的方式传承着生命。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探索旅程,也将持续追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踪迹,让更多人聆听它们的故事。
  
作者:裘雨欣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