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墕哉小学的支教课堂热闹非凡。山西师范大学“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育人暖阳教育帮扶队的志愿者用传统民居与戏剧脸谱作钥匙,打开一场奇妙的传统文化课堂,让孩子们在触摸古居纹理时读懂先辈匠心,在挥动画笔间让传统与童真撞个满怀。
上午的课堂,从“家的故事”启程。志愿者捧着四合院、窑洞、竹楼的模型走上讲台,模型的木色与泥土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通过生动的讲解,同学们发现四合院的方正中蕴含“天圆地方”的哲思,窑洞的依山而建透着与自然共生的智慧,竹楼的悬空结构藏着应对湿热气候的巧思。一双双眼睛紧盯模型凹凸的纹理,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先辈的匠心。此刻,传统民居不再是课本里的抽象名词,而是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智慧,在孩子们心里轻轻扎根。

下午的课堂,戏曲脸谱成了最鲜活的主角。志愿者指着图片娓娓道来:“红色是关羽的忠义,如烈火灼灼;白色是曹操的奸诈,似寒冰凛凛;黑色是包公的正直,若磐石稳稳。”话音刚落,彩笔、颜料、空白脸谱纸便分到了孩子们手中。教室里创意环绕,为孙悟空勾出金色火焰纹,笔尖游走间,仿佛看见美猴王腾云驾雾;给张飞添上彩虹色胡子,浓墨重彩里,藏着孩子气的大胆想象;细细描包公额上的月牙,一笔一划中,透着对“公正”的懵懂向往。每一道线条都是对传统的呼应,每一抹色彩都是童真的绽放,每一张脸谱都是孩子们与文化的独特对话。
这场与传统文化的亲密对话,让孩子们在“探”与“绘”中感知智慧。在古居的纹理里,他们触摸到先辈与天地相处的智慧;在脸谱的色彩中,他们释放出童心与传统碰撞的创意。传统民居的匠心与戏剧脸谱的韵味,如同春雨般浸润着他们的童年。“育人暖阳”架起的这道桥,让传统与童心相遇,让智慧与创意共生。愿这桥越来越长,让传统的光芒照亮更多童年,让文化的根脉在一代代童心里,扎得更深、长得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