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别过西湾煤矿 青春谢意里藏着能源报国新起点

时间:2025-07-13 18:20:31 关注:
七月的西湾露天煤矿,晨雾尚未散尽,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同学们已收拾好行囊。今天是实习的第十天,也是他们告别这片承载着十天记忆的矿区的日子。站在宿舍楼下,望着远处仍在作业的采矿区,同学们举起写着“感恩西湾,薪火相传”的横幅,用最真挚的方式,向陪伴他们成长的煤矿师傅、工作人员道一声感谢。
 
“张工,这是我们整理的实习心得,里面有不少向您请教过的问题答案,想留给矿上做参考。”实践团成员李同学将一叠厚厚的报告递给煤矿技术科的张工程师,封面上“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字样格外醒目。十天前,正是这位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工程师,带着他们钻进闷热的设备机房,手把手讲解液压系统原理;也是他在调度会上,特意为同学们留出时间,详解煤矿智能化改造的难点与突破。
 
宿舍楼道里,同学们正与宿管阿姨道别。“这孩子总帮我搬桶装水,那几天下雨还提醒我收衣服。”阿姨握着王同学的手,眼里满是不舍。这些日常的温暖,早已融入实习记忆——食堂师傅特意为肠胃敏感的同学准备的小米粥,安全员每天雷打不动的“注意脚下”的叮嘱,都成了离别时涌上心头的暖流。
 
大巴车启动前,实践团向煤矿赠送了一面锦旗,“传经授业育桃李,能源报国共担当”十六个字,道尽十天来的收获与感激。煤矿党委书记握着同学们的手说:“你们带来了青春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能源事业的未来。欢迎你们毕业后,带着真才实学回到这里。”这句话让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同学默默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西湾,我们还会再来。”
 
车窗外,矿区的轮廓渐渐远去,但那些刻在心里的画面愈发清晰:智能控制室里跳动的数据流、复垦区新生的草木、师傅们布满老茧却精准操作仪器的手……这些都成了实践团成员们“能源报国”信念里最生动的注脚。
 
“感谢西湾给了我们‘接地气’的课堂,让我们明白能源人的担当从来不是口号。”随车携带的笔记本上,这句话被反复圈画。对于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同学们而言,这场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带着感恩与思考,奔赴能源报国之路的新开始——西湾煤矿的十天,早已将“奉献”“坚守”“创新”的种子,种进了每个年轻人的心里。
作者:张战武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